抢救大明朝 第998章 白银帝国(求订阅)(1/2)

小说:抢救大明朝 作者:大罗罗 更新时间:2022-05-25 15:02:13
  x,最快更新抢救大明朝最新章节!

  “陛下,您说要给英格兰、法兰西、荷兰、葡萄牙都尝甜头?可哪有那么多甜头可以给?”

  说话的是大明首富郑芝龙,不过不是在朝会上说的,而是在饭桌上说的——朝会结束后,郑芝龙、罗大公两人都“留了堂”,朱皇帝请他们共进午餐。

  “陛下,”罗大公也开口了,“这甜头是不是吕宋岛啊?咱们是不是要让英、法、荷、葡共管马尼拉?”

  朱慈烺听了这话哈哈一笑,对罗大公道:“大公,你这个外交部尚书对外事还是不够了解啊!英、法、荷、葡四国能共管马尼拉?他们不得打起来?而且马尼拉还在西班牙人手里呢!

  朕说的油水是这个!”

  说着话,朱慈烺摸出一枚海商银行铸造的“一两银”银币摆在了饭桌上。

  “一两银”是一种重一两,含银约九成的打制银币,并不是大明户部发行的,而是由户部委托海商、盐商两大银行发行的。除了“一两银”外,还有一种“半两银”,同样也是两行发行的手打银币。

  另外,两行还受户部委托铸造制钱,制钱一面有“洪兴通宝”的字样,另一面则是铸造行的名号。

  当然了,由户部委托商行铸造银币、制钱,并不是准许民间私铸,而是让大明最有实力,也是最先进,最高效的两家“皇有银行”分润一点铸币的利益,同时承担一大堆由于铸币而引起的麻烦——铸币当然麻烦,不是机制的,而是手打的,而铸银币特别麻烦!

  各种伪造,各种私铸,各种破坏(刮下一点银子),层出不穷,根本没办法禁止!

  所以由两行打造的制钱(铜钱)是户部承认的法定货币,可是“一两银”和“半两银”却不是法定货币,法定的货币是“银行两”。

  也就是纯度在九成以上的白银,以“两”为计算单位。

  不过这些“银行两”不会铸造成一个个大号银锭送到户部库房藏起来,而是存在两行的户部帐号上的银子。

  而银行两和一两银银币的兑换价格,则会根据一两银的含银量决定,目前固定在一比一。

  这样的安排看起来好像有点多余,直接由户部发行银币不更方便?但是朱皇帝很清楚大明官僚的操守和效率......如果把铸造银币的差事交给他们,说不定铸着铸着,银子就没有了!

  而且户部发行的银币掺了假,也没什么人敢质疑,而且以两大银行为核心的金融系统也没有消除私铸和掺假货币的动力,说不定还会加入私铸银币的队伍当中。

  所以朱慈烺干脆把铸币权发包,再根据铸币量收取铸币税,同时也把维护银币市场的责任推给了两行和与之关联的小银行、钱庄、当铺等金融机构。

  在大明的金融体系中,两行就是总闸,控制着下面一堆中小金融机构的资金流量和息口。所以两行可以很容易的利用自己的垄断地位,将私铸、伪造、破损的银币隔绝在金融体系之外——这些银币只能根据重量和纯度由两行折价回收,而不能存入银行、钱庄,成为基础货币。

  这些“一两银”、“半良银”在明朝的工商业活动中,只是充当大额现金。而真正的大买卖,还是要用“票据”的,而所有的“票据”,都是以“银行两”为单位的。

  另外,大明官府所取的税收、田租中的现金部分,也是以“银行两”计算的,所以纳税人必须将相应的银币、白银、制钱存入银行和钱庄,换取票据,再交给税官。

  在整个纳税过程中,税官(军田司)是看不到银子和铜钱的......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抢救大明朝,抢救大明朝最新章节,抢救大明朝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