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第375 战时内阁(2/2)

小说:抢救大明朝 作者:大罗罗 更新时间:2022-05-25 15:02:13
  

  仅仅是之一,还有一个办法也能保持质量,那就是严刑峻法!用赫连勃勃打造统万城和大夏龙雀刀的办法整治工匠......可问题是,朱慈烺上哪儿找那么多挨刀的良匠?

  大明的官办手工业早垮台了,匠户制也名存实亡,而且朱慈烺还准备彻底废除这种给老百姓规定职业的户籍制度。现在掌握在朱慈烺手中的匠人,不过就是从天津跟随来的“义从工匠”,他们的手艺都挺糟糕的,杀光了也没办法打造出质量上乘的枪炮。

  而手艺高明的铁匠,现在不在广东就在福建,而且都是私匠,没有官匠。所以朱慈烺就只能在军器卫下设立了采买司,负责兵器的采买和验收了......

  在将军工生产、采买和武库管理等职能划入军器卫的同时,朱慈烺还将军政卫余下的部门,全部并入了隶属内阁的兵部。

  这可不是要扩大文官的职权,而是对内阁的又一次改革,目的是打通军政两方面的联系,并且理清军政职权,让内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军务,同时也打开军官进入内阁从政的通道。

  因为在军政卫的部分机构并入兵部的同时,原任军政卫指挥使吴襄也进入了兵部,出任兵部尚书!而且原属军政卫的军屯、军籍、武官人事等部门,也都一并划入了兵部,同时又解散了原属于兵部的武选、职方、车驾和武库四司,重新组建了由武官管理的军屯司(负责屯田、屯粮和征兵)、军费司、军官司(军官人事)和马政司四司。

  也就是说,大元帅府的军政卫实际上变成了兵部。而原本的文官的兵部已经被撤销了......

  另外,内阁下属的工部、户部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其中工部所辖的司从原来的四个减少到了两个,分别是管水利的都水司,官营建的营缮司。其中的营缮司因为要负责筑城防卫,所以也变成了半文半武的衙门。而原属于工部掌管器物制造、山泽采捕和屯田开垦的司局一律取消。

  至于户部,改动就更大了!原本的户部十三司全部撤销,改设税务司(负责关税、商税)、户口司、清田司、通商司(管理口岸)、度支司(管理支出)和铸钱司等六司。

  总之,这次内阁改革的步子可不小(朱慈烺的改革都是渐进式的,并不是一步到位),如果不是借着大敌压境的战时气氛,可没那么容易推行下去。

  “真是百事待兴,却时不我待啊!”朱慈烺抱着胳膊,看着地图上标出来的清、顺、吴三家在陕西的局面,“军师,李自成能顶得住吗?咱们该出手吗?”

  “太子殿下,”李岩吐了口气,“西安府只要肯坚守,鞑虏没有什么办法......大同他们困了几个月不也没招了?”

  “大同也悬!”吴襄在旁插话道,“鞑虏不一定非得围城,围城多费劲儿?他们可以在城外抢粮掠人,不让百姓好好种地......大同、西安一旦给祸害成了白地,两个孤城能坚持多久?”

  李岩点点头,“尚书说的不错......李自成当日不就是用这个办法祸害中州的?现在要轮到他自己了!西安和襄阳两座坚城鞑虏都打不下的,南阳府城也能坚持。但是关中和汉水以北的平地,怕是要被狠狠祸害了。

  这是驱虎吞狼,为得就是让李自成没法子在西安、襄阳立足,然后来夺咱们的基业!”

  朱慈烺眉头皱着:“那咱们得出手了......十几万无路可走的流寇可让人头疼啊!”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抢救大明朝,抢救大明朝最新章节,抢救大明朝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