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就这两个目的,并没有攻打奴贼或倭寇的计划。

  因为大明的天劫还没应完呢!

  根据朱由检上辈子的记忆,从崇祯十五年秋季开始,陕西、河南的旱情就有所缓解,崇祯十六年陕西、河南两省的连年旱灾基本结束,崇祯十七年......也就是甲申之变的那一年,北直隶、山西、山东的旱情从夏季开始逐步缓解。

  不过想要完全恢复陕西、河南、北直隶、山西、山东等省农业的元气,怎么都得等到崇祯十八年、崇祯十九年......而蒙古草原上的旱情,大约也是在崇祯十六年、十七年,才开始逐步缓解的。

  而且由于崇祯十年开始的“天劫”,南阳、襄阳的备荒大仓一直在往外掏粮食!

  两座备荒大仓再加上各地的官仓,每年都要拿出1300万石以上的粮食用赈灾或抛售——当然了,都不会白给的!赈粮得用当军户来换,而抛售入市则都是高价.......所以大明的国库这几年倒是一下充裕起来了!

  不过国库里面的黄金、白银和制钱并不能取代粮食。

  而没有足够的粮食储备,当然就不可能支持一场灭亡大清的战争了。

  而且蒙古草原的旱灾,也限制了朱由检对大蒙古国力的运用。因为干旱的草原一点就着(烧毁草场是蒙古人的常用战术),没有了草场,也就无法养活游牧军队的战马和牲口了。

  所以在朱由检的规划当中,大清国还能再活个五年六年的......

  可问题是,朱由检不想打,泰松太后却想找打!

  ......

  辽东,旅顺口码头。

  当定海号刚一靠上旅顺口码头,朱由检就收到了毛文龙、史可法请见的奏本——史可法比朱由检早到半个月,现在正在和毛文龙办交接。而朱由检驾临旅顺口,史可法、毛文龙只要还能动弹,就应该在码头上迎候。

  所以朱由检一下船就能见着他们俩......这个时候请什么见啊?

  正准备下船的朱由检马上就感到不大对头了,立即对王承恩道:“宣他们上船!”

  王承恩领命而去,不一会儿就带着毛文龙和史可法两人入了朱由检所在的船舱。

  “陛下,这是三天前收到的奴贼伪太后泰松遣使送来的战书!”

  史可法行完了揖拜之礼后,也不废话,马上就摸出了泰松太后亲笔所写的战书,双手递给了朱由检。

  “什么?”朱由检愣了愣,连忙伸手取过史可法递上的一个卷轴。展开一开,上面写着几行汉字,都是大白话:南帝朱由检听了,我是北清皇太后泰松,听说你督军北来辽东,欲夺我国土、擒我母子。虽然你很能打仗,但是我心中不服,所以下此战书,约你到永宁城以北一决胜负,你可有胆来战吗?

  “泰松什么意思?”朱由检有点没明白,“朕没想打她,她却想要找打吗?”

  听了这话,史可法和毛文龙都有点皱眉。

  骄兵必败啊!

  虽然万岁爷没打过败仗,但是也不能这样翘尾巴啊!

  “万岁爷,”毛文龙道,“奴贼的太后可能误以为您来旅顺是为了进攻辽沈,所以才下了这个战书,要兴举国之兵和您拼命啊!”

  史可法也说:“万岁爷,平辽军只有两万多人……如果奴贼举国来犯,咱们最好还是退守永宁、复州、金州三堡和南关边墙。”

  “朕还带来了万余精兵!”朱由检笑道,“全都是帐前、殿前的精锐,正好可以去会一会朕的这个蒙古小姨子……若是能一战擒了她,以后的平辽之战可就容易打了!”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抢救大明朝,抢救大明朝最新章节,抢救大明朝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