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朱由检已经瞧见徐寡妇了,发现她姿色不赖,已经露出了满意的笑颜,问道:“那女子是徐寡妇吗?是不是知道朕要来抢,所以主动出迎了?”

  ......

  “首辅,这是三边总督衙门的奏本......上面注了火急,看来陕西的民变越闹越大了......”

  “首辅,这是总督贵州、四川、云南、湖广、广西军务衙门的奏本,也注了火急,看来张元平还是平不了奢、安二贼啊!”

  “首辅,这是辽东经略使司的奏报,奴贼正在凤凰城、镇江堡一带集结重兵,似乎有入寇朝鲜和东江的迹象......”

  “首辅,这是今年北直隶、山西、陕西三地遭遇旱灾和兵火的奏章,不少州县都报了歉收!特别是陕北州县,几乎全都颗粒无收啊!”

  “首辅,这是南直隶上报的黄河水退后徐州城的情形,徐州城被淹三年,州城几乎全毁,水退后泥沙淤积严重,最厚处达三四丈之多,全城几乎都被泥沙掩埋,惨不忍睹啊!”

  临近年关的时候,还勉强坐在内阁首辅位子上的黄立极,听着底下大臣们的报告,眉头越皱越紧,心情也越来越郁闷。

  好消息是一条都没有啊!

  首先是陕西民变镇压不下去!

  唉,西北干旱都好几年了,去年不仅没有缓解,而且更加严重,陕北许多州县都旱的颗粒无收,到了“草木尽、人相食”的地步!而大明朝廷自崇祯元年六月开始,就忙着应付和北元、后金的战争,根本无力组织赈济,而且也抽调不出强兵去陕西镇压。

  结果自天启七年开始的王二起义非但没有镇压下去,而且越闹越红火了。府谷、安塞(高迎祥就在这里)、延川(张献忠的老大王自用在这一块)、宜川等地都爆发了农民起义。

  而固原、宁夏、甘肃、榆林、临洮三边重镇的主力又要用于防备插汉部和土默特残部寇边,所以抽不出太多的军队去镇压民变。

  而且因为陕西的旱灾和民变,固原、宁夏、甘肃、榆林、临洮等镇的民运粮全都断了,这就等于三边五镇欠饷不发了——明朝的边军军饷并不都是由白银构成的,也不全是由户部发放的,而是由屯粮(军屯籽粒粮)、民运粮(也可是折色,也可是部分折色)、盐引、盐价银、京运银等部分组成。其中由朝廷财政控制的,不过是盐引、盐价银、京运银等部分。而屯粮、民运粮这两部分都是由地方筹集的,很大程度上是靠天吃饭。比如三边五镇的屯粮是当地军屯提供的,而民运粮则主要是由陕西省提供的......西北大旱搞得颗粒无收,屯粮和民运粮当然没地方去收了!

  因此三边五镇的军饷就只剩下了盐引、盐价银、京运银(因为盐务改革,盐引、盐价银这两部分都并入了京运银,从辽饷当中开支),根本不可能足额发放,如果过手的各级官员再如往常一样贪污一点,发到兵士手中的银子就所剩无几了。

  在这种情况下,三边五镇的官军自己不造反就烧高香了,还能指望他们剿匪?

  所以这陕西的民变,也就理所当然越闹越大了......哪怕是朱由检现在变成了“勇赛吕布、奸似仲达、狠如曹贼”的明君,一时也拿陕西民变没招儿。

  就只能让他们先闹着了......

  就在黄首辅为陕西的事儿头疼不已的时候,外头忽然闯进来一个吏部的主事,看见黄立极就大喊:“首辅,不好了,万岁爷来了!”

  黄立极一听这话,就有点着急:“说什么呢?万岁爷来了还能不好?”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抢救大明朝,抢救大明朝最新章节,抢救大明朝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