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第1736章 瞎指挥的朝廷呢?(2/2)

小说:抢救大明朝 作者:大罗罗 更新时间:2022-05-25 15:02:13
  

  政治正确的重臣们都是一愣,细细一琢磨,好像是这么回事儿啊!

  现在小皇帝御驾亲征......北京城外的军队当然得听皇帝的,兵部怎么能无旨调兵?

  不!这不是无旨调兵,而是无旨背黑锅啊!

  京营兵什么货色王在晋能不知道?现在摆出持重缓进的乌龟阵都不一定能自保,让他们急赴昌平......没准半道就散伙了!

  京营一散,蓟辽军再来个孤军急行,撞上奴贼大军一准也得惨败。

  京畿地区的两路大军如果都惨败了,那黄台吉可就爽了,想抢哪儿就抢哪儿!到时候王在晋这个本兵就不是下诏狱,而是要掉脑袋了。

  这王在晋不愧是万历二十年就入仕的四朝老臣,就是高明啊!

  事关皇陵和京畿地方的安危,稍有差错就得去掉脑袋......这锅能甩就得甩啊!

  首辅黄立极捋着胡子,眉头紧锁:“本兵,从宣镇到居庸关有200里,万岁爷得走多久才能到?天寿山皇陵要有什么万一......”

  王在晋认真的想了想,道:“万岁爷是马上天子,又是至孝之君,闻之皇陵有难,一定日行千里而归,现在多半已到居庸。现在是天子在外领兵而我等居于内......我等若是不请旨而调兵,岂不是夺了天子临阵指挥之权?”

  这顶帽子也够大,甩锅的水平也够高,话说的更是滴水不漏!

  王在晋顿了顿,又道:“不过这旨还是要请的......首辅,兵部已经拟好了急调京营、蓟辽两军赴援昌镇的奏章,就差内阁的条旨了。”

  这只狐狸不是一般的老奸巨猾啊!

  王在晋明明知道不能让京营和蓟辽军去送死,但是为了甩锅,依旧拟了急调两军赴援的奏章。

  只是这北京城到居庸关一百多里地,而且还有可能会遇到鞑子的白甲兵劫道,这奏章能不能送到都难说!就算送到了,小皇帝也批准了,再送回北京,再由兵部去给朱纯臣、袁崇焕、张凤翼他们下令......这来来去去的得多少天啊?京营军和蓟辽军差不多也该爬到昌平了!

  只是不知道天寿山的皇陵会不会已经让多尔衮给挖开了?

  如果多尔衮知道大明朝这边都管他叫“发丘贝勒爷”,他一准是要喊冤的。因为他和袭扰天寿山皇陵的事儿一点关系没有。打昌平的主意是范文程出的!而且多尔衮也没跟着去昌平,黄台吉给了他一个殿后并且监视两路“乌龟大军”的差事,所以他和多铎两人就领着两白旗的两千多骑,在顺义县、昌平州和北京城之间晃悠。

  到了九月二十二日,已经在昌平州城以西十里扎下大营的黄台吉左等右等都没等到“乌龟大军”变成“兔子大军”的消息,有点不耐烦,于是就给了多尔衮几百个喀喇沁蒙古骑兵和一个诱敌的任务。黄台吉想让他诈败几阵,看看能不能把经验不足的京营兵给引来。

  结果......多尔衮名留青史的时候就到了!

  “来了来了,总戎......建奴的大队终于来了,看着有几千人呢!”

  九月二十五日凌晨,出北京土墙后,沿着温榆水(这条河流在顺义县城以西拐弯向西,往昌平而去)爬了快十天的京营大军,终于等到了他们盼望已久的后金“大军”。

  正在一所不知是谁家的豪宅当中和几个副将还有兵部右侍郎张凤翼一起用早饭的朱纯臣,听见宁远伯李尊祖通报的紧急军情(宁远伯家还有一些堪用的家丁,可以在大军周围境界),猛地就站了起来,脸上的表情那是又惊又喜。

  惊的是建奴杀过来了!

  喜的是终于可以平账了!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抢救大明朝,抢救大明朝最新章节,抢救大明朝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