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第137章 官场屠刀(2/2)

小说:抢救大明朝 作者:大罗罗 更新时间:2022-05-25 15:02:13
  

  说得不对要杀头那谁受得了?受不了,不就得天天说些政治正确的屁话保命,保住性命好去贪污受贿,等流贼打来了,鞑子打来了再去投敌当贰臣三臣......大明朝用那么多官,就为这个?

  所以朱慈烺要改革朝政,要让朝廷真正能办事儿,就得先把都察院变成“纪委”,变成一个专门整肃官员贪污和违纪的衙门——只有专业了,才能真正把事情做好。

  他之前收紧锦衣卫的权力,让锦衣卫只当特务也是为了专业。锦衣卫相当于国安部门,国安就干国安的事儿,反腐反贪就该交给都察院。而国家大事,还有各种杂七杂八的事情,也不需要都察院插手。

  大明朝廷那么多的衙门,各司其职,各管一摊就行了。大家都掺和在一起,有好处的时候一拥而上,担责任的时候就没人出头了。

  说难听点,管事的人少一点,贪污受贿的人也能少几个!

  另外,都察院一旦变成真正有用反贪部门,朱慈烺手中也就有了一把足够锐利的官场屠刀!

  屠刀只要能真正掌握在手中就足够了。至于刀的名字叫都察院,叫锦衣卫,叫东厂是没有什么不同的。

  ......

  大清国,盛京。

  多尔衮在四月二日拂晓时,就得到了北京被李自成攻占的探报。他得到的探报上说,北京在三月二十二日被李自成攻破,崇祯皇帝被俘,皇太子则在城落前逃亡去了永平的吴三桂军中。

  接到这封探报后,大清摄政王就有了一个初步的判断——明朝已经亡了!

  以后天下就是李自成的大顺和大清相争了!而大顺这个新崛起的对手到底如何,也让多尔衮有些忐忑。

  明军是老对手了,早就被八旗兵打怕了,哪怕是他们最强大的关宁军,现在也就是死守城堡,基本上没有在野外打大军决战的胆气了——不说能不能胜,连一战的胆量都没有了!

  这样的军队根本算不上大清八旗兵的对手。而大顺这个敌人,且不说能不能战,就说他们的胆气肯定也强过明军,至少是敢战的。

  今年只有32岁的多尔衮对于用兵打仗可以说是极为精通的,因此也知道战场上没有绝对的把握。如果遇上敢于决一死战的敌人,就必须要小心谨慎。

  所以多尔衮并没有马上下达进军北京的命令,而是下令兵部衙门,不惜重赏,打探李自成进北京以后的各种消息,另一方面则命令八旗兵丁开始集结备战。

  此时的大清国正处在其兴也勃焉的时候,朝气、活力一样不缺,各个衙门也都能办事儿。刺探大明军情的事情更是放在重中之重,在北京城内及近郊,向来潜伏着大量的满洲细作,一有重要消息便会在第一时间送到大清国境内。

  而大明朝廷又是个漏风的筛子,什么事儿都在邸报上晒着,大大方便了细作们的活动。

  不过这些向来很灵光的满洲细作在北京被李自成攻破之后,却开始出差错了。

  首先是在崇祯皇帝和太子朱慈烺下落的问题上拿出了自相矛盾的报告。

  四月二日时多尔衮得到的报告的崇祯被俘,太子逃亡永平。

  而到了四月三日时,消息又变成了崇祯和太子突围,分别向天津和永平逃亡。

  到四月六日,消息又出现了变化,崇祯皇帝和太子都去了天津,已经被李自成的追兵包围,很快就要完蛋了。

  可是到了今天,四月十一日,消息又变了!崇祯皇帝和太子并没有完蛋,而是坚守天津卫并且得到了吴三桂亲率的大军的支援,打败了李自成的追兵......也就是说,吴三桂的大军已经去了天津。

  看来大明朝一时半会儿还死不了。

  可是就在昨天,也就是四月十日,吴三桂的使臣祖泽溥却明确告诉洪承畴和祖大寿,吴三桂并没有去天津,关宁军主力也都在山海关未动......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抢救大明朝,抢救大明朝最新章节,抢救大明朝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