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均分土地,无疑是促进人口增长的最佳手段——有人认为均分土地可以培育农村市场,但是实际上的实践是失败的。因为均分土地之后农民的生育需求被极大的释放(后世也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在50年代初期,中国人口的增速快得惊人),增加的粮食首先被用于养育新增的人口,然后才用来和城市进行交换。

  大顺治下的四川,同样出现人口的高速增长,高速增长的人口又进一步激化本来就很严峻的人地矛盾形势。大顺府兵户的膨胀,又将人数众多的川人逼向了自己的对立面......

  现在轮到朱慈烺来应付四川过多的人口了!

  因为四川现在的人口太多,哪怕把全川的土地都平分下去,人均大约也就一亩几分,顶天是个温饱。

  可问题是朱慈烺这边也有一群地主要反攻倒算啊!

  云贵川军中大把的是原来的四川地主阶级出身,虽然这帮人不怎么能打,但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朱慈烺得照顾他们的利益。至少得拿出三分之一的四川土地分配给他们,剩下才能平分......

  当然了,能分到一点土地总比没有要好......但是大量明军进入四川后,又得让四川人民提供粮草和民伕,这又会加强川人的苦痛!

  另外,川人在过去的20年间就在吃府兵户的苦,并没有吃过资本主义市场的苦!资本主义的市场是洪水猛兽,很快就会让这些在大顺朝森严的统治下过着安稳日子的人们知道什么是资本凶残,什么是无商不奸了......

  “只是川人需要往上爬的机会!”朱慈烺笑着接过了史可法的话,“流寇以陕人为本,川人被牢牢压制在下层,不能动弹。人心总是会高估自己而低估困难,川人也不会例外。所以被陕人所压迫的川人之中,一定会有很多人认为自己的怀才不遇......而咱们就应该让他们看到向上爬的机会,这样他们就会为我们所用了。有了可用的川人,四川也就不难平定了。”

  “父皇,”土豪王朱和壕插话道,“什么样的人才是可用的川人呢?”

  朱慈烺笑道:“朕不知道,但朕知道怎么把他们找出来?”

  “父皇想怎么找?”

  朱慈烺吐出两个字:“考试!”

  又考试!?

  正在低头记录的丁玉英听见这俩字,心头就是一颤——就是因为考试,她才被朱皇帝从民间挑选出来,拥有了一个看似辉煌的前途,但是为了得到这个前途,现在却得为朱家当牛做马,没日没夜的忙活,还要学一大堆的东西,还不敢学得不好......

  朱皇帝摸着自己的胡子,得意地说:“这一次入川乃是三分军事,七分考试......得用考试,把川人中愿意办事,也能替咱们办事的人都找出来,有了他们帮咱们奔走筹措,安抚百姓。咱们的事情就好办了,到时候民伕就会有的,粮食也会有的!”

  考试原来还有这样的作用啊!

  丁玉英心说:科举考试从隋朝开始到如今,考了快1000年了,也就父皇您老人家考出花儿来了。

  “父皇,”朱和壕还是想不明白,“要怎么用一场考试让川中的能人肯踏踏实实替咱们办事呢?”

  朱慈烺忽然回头看了一眼自己的宝贝儿媳丁玉英,笑道:“一场考试是不行的,得让他们一场场的考......不能把好处一次都给了,得一点点的给,一次次的考!”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抢救大明朝,抢救大明朝最新章节,抢救大明朝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