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上点年纪的,或者是见过这种情况的,现在是个什么情况,大家心里都清楚。

  病了一个月,在床上躺了一个月,用了一个月麻沸散的李渊,怎么可能说站就站起来?怎么可能表现的跟个正常人似的?

  用句经常说的话来说,这就是民间俗称的回光返照。

  形容一个病重的人,忽然间身上所有的病状都消失了,无论是精神,还是其他的方面,都跟个正常人差不多,但是这种状态只能持续很短的一段时间。

  不得不说,人还真是一个强大的动物,在这种情况下,身体都能调动一些细胞来让人清醒过来。

  宫殿内更是忙作一团,现在李渊的状态,御医们不敢轻易的上前。

  宫女们则是忙忙碌碌的为他更衣,太监们则是忙着去准备火锅和啤酒。

  殿外的禁军,则是飞速的跑去内阁,今日恰巧是内阁会议召开的日子,这会李元吉正在开会呢。

  没人敢在这个时候大意。

  禁军直冲内阁,外面的禁军想拦,但对方只丢下一句话之后,却再也没人敢拦了。

  “什么?突然间清醒了?还能自己站起来了?”李元吉愣了下,他能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陛下,太上皇刚才还让人去准备了火锅和啤酒呢。”禁军回应道。

  ‘吧嗒……’

  李元吉手中的资料掉在了桌子上。

  这段日子,李元吉的精神有些不是太好,主要还是李渊的病情给闹的。

  虽然李元吉经常在心中自己劝自己,可再怎么劝,也无法改变自身的想法。

  有些事情,不是你不想,就能不想的。

  对于李渊的关心,担忧,这完全是身体自己产生的,一个月下来,搞的李元吉也很是疲惫。

  不过他并不后悔,也不懊恼,更不会去埋怨,去抱怨。

  “朕去看看!”几秒之后,李元吉低声的喃喃道,旋即迈起脚步,大踏步的离开内阁,朝着后宫方向奔去。

  即便是用了走路最快的速度,但此时此刻,李元吉还是觉得慢了些,于是便改为小跑,改为快速跑。

  身后,跟着的是一堆的内阁大臣。

  太上皇马上要不行了,作为人臣,他们理应跟着一起前去。

  什么国事?什么政事?再重要的事情,这个时候都要放下。

  国丧不是一件小事,特别是放在大唐现在的这个处境上,一个国丧,就会打断很多的计划部署。

  但这又是没办法的事情,官员们除了跟在李元吉身后跑去以外,也就只能在心里默默的想着,自己该如何跟礼部的官员商议。

  工作还是要继续的,虽然大多数都要停下来,但是有些事情是停不下来的,只能看能不能想个办法,合理的给避过去。

  不然的话,按照古制,国丧需要三年,即三十六个月。

  不过在汉文帝时期,便改为了以日代月,即三十六天即可。

  可三十六天不朝政,不办公,整个国家机关全部处于停滞状态,这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

  大臣们有大臣们的想法,除了极个别就是跟着李渊起家的大臣这个时候比较伤感以外,其余的,大多只是做个表面功夫罢了。

  他们并不是李渊提拔起来的,虽然最早也在李渊手下做过事。

  当李元吉进入宫殿的时候,还是晚了一些,具孙思邈说,李渊刚刚咽气不大一会儿。

  “父皇临走前有交代什么事情吗?”人死不能复生,除了眼中的泪水,李元吉则是朝着孙思邈问着。

  “陛下没有留下什么遗嘱,走的很突然,也很安静。”孙思邈摇了摇头。

  “不!父皇留下遗嘱了!”李元吉摇了摇头,他现在能做的,唯有让李渊在带走一些宽厚的仁义了,同时,也可以为自己解决一些麻烦,继续道:“……”

  孙思邈本是不想答应的,他的性格就不喜欢这些,同样的,这也算是矫诏,大逆不道的行为。

  但是听完李元吉的话,他决定还是从了吧。

  虽是矫诏,但却是李元吉发动的,且目的是好的,更能够彰显太上皇的仁义。

  同时,朝廷真的不能三十六日什么也不做,那样整个天下都会乱的。

  孙思邈都点头了,其他人哪还敢摇头?

  当然,孙思邈就算摇头了,其他人也未必敢摇头。

  当太上皇驾崩的消息传到殿外之后,外面的天地只剩下了一个声音,哭声。

  凡是前来的大臣,无不泣不成声,双手不断的抹着泪水。

  “先帝遗嘱,天下吏人,三日释服,责礼部为主,操办国丧……”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唐朝最佳闲王,唐朝最佳闲王最新章节,唐朝最佳闲王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