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已经逐渐的稳定了下来,其常备名额只有四省五位长官,正二品的尚书左、右仆射,正三品的中书令,侍中,发展令,六部尚书,这十一人是固定的。

  另外还有四个不固定的名额,包括了谏臣魏徵,御史大夫杜淹,科学院总管刘思礼以及禁军将军尉迟敬德。

  不固定,指的是他们只有入阁参会提出建议的资格,没有最终的投票资格。

  但是问题来了,自己入阁以后,是属于常备?还是不固定的名额?

  而且对于内阁,孔颖达也是了解过的,也觉得这项制度挺不错的,而且内阁采取的是单数制,因为这样的话,最终投票的时候,无论怎么投,都不可能出现平数。

  当然了,弃权在这里是不允许的。

  好吧,有点先吃萝卜淡操心了。

  面子,李元吉是给了,而且这个面子给的还不小,直接就是正三品,级别与四省同级,而且将来的话,不管权力怎么划分,外部已经不能再将其称之为四省了,而是要叫五省。

  不过实际上还是三省六部制,发展省的职责与所谓的审计省大差不差,但是权力却比自己大。

  好吧,这个面子,自己必须要接下来,拒绝的话,不是让皇帝颜面扫地,而是给自己找不痛快。

  别人给你一块馒头你可以拒绝,别人给你一车馒头,再拒绝那就是看不起人了。

  “草民遵命!”孔颖达拱手作礼道。

  “好!”李元吉满意的点了点头,谁说儒生都是一根筋的?这波操作不就很灵性嘛,继续道:“孔师尽快拿出个章程来,所需要的人员,一部分由吏部安排,一部分从明年的科举中选拔,当然,考虑到工作的紧要性,孔师也可以暂且推荐一些人过来,若是一年后能够通过考核,就正式入编。”

  “臣谨遵圣命!”孔颖达点了点头,没有任何的问题,也不敢有任何的问题。

  能够自己推荐人过来,这个面子可就不一般了。

  整个朝廷上下,没一个衙门有这待遇的,这一点倒是让孔颖达欣慰了不少。

  当然了,暗指的意思也很明显,作为补偿,皇帝已经给了自己一些特殊的利益,如果自己找来了一些不三不四的人的话,那就别怪皇帝不客气了。

  虽然这个衙门暂时来看没什么前途,但好歹也是个省级别的衙门,说出去还是很有面子的。

  而且还能入阁,凡事跟入阁能带上关系的,那就不简单。

  单单只是这一个理由,就足以让万千人挣破脑袋的想要挤进来。

  四省六部就不说了,那里早已成了香饽饽,就连御史台,科学院,包括禁军,里面都是人满为患,想通过这条途经进入内阁的人大有人在。

  可以毫不犹豫的说,只要入了内阁,就能成为这个国家最顶尖的存在,而进入这些有入阁资格的衙门,仅仅只是第一步,比起那些没有资格的衙门来说,他们简直就是幸福到爆,还有什么好不满的?

  “朕交给审计省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帮助于志宁解决眼下的问题!”李元吉继续说着。

  实际的权力一点不给那是不太可能的,但是让他们两个儒门组成的势力去配合,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于志宁属于礼部,跟审计省没有什么关系,但却可以通过这次的合作,让双方都找找感觉,同时也给其他衙门提供一些参考经验。

  审计省是没什么权力,但绝不是闲职,清水衙门倒是可以算的上。

  简单的说,审计省就是为了减少各衙门工作压力的,帮助他们处理一些后续的问题。

  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审计省给出的建议,各衙门大多数都会采纳,因为他们没有时间去走访调查,并进行重新的计划制定。

  他们很忙,有人给了一份建议,而他们只需要讨论一下这个建议就可以了,为此节约的时间和精力,至少也是按月计算的。

  当然,他们节省下来了时间,审计省那边可一点没节省。

  不过,能给这些人找点事做,又能令天下安稳,何乐而不为呢?

  况且,这次的事件也让李元吉意识到了一个问题,这个世界,离了儒家还真有点不行,但也决不能将儒家的地位抬的太高。

  而之前就是这样,让他们丢掉了竞争压力,所以可以将更多的心思用于那些无益的地方。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唐朝最佳闲王,唐朝最佳闲王最新章节,唐朝最佳闲王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