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佳闲王 第四九一章:试探(2/2)

小说:唐朝最佳闲王 作者:末日游侠 更新时间:2022-06-01 21:41:28
  

  李元吉给他带来的冲击力实在是太大了,虽然明面上看皇帝已经主动的放弃了一些权力,更注重个人的合理搭配,可这种事情却不能只看表面。

  虽说到现在李元吉也还没做出那种卸磨杀驴的事情,也从未有过这方面的意思。

  可对于李元吉这种一年又一年的快速改变,还是让他们心生余悸。

  “诸位,现在咱们就来说这个,是不是太早了些?这不是还有半年的时间吗?”刑部尚书张行成微皱着眉头,这个时候讨论这个,他总觉得有些不妥。

  “早吗?不早了!”房玄龄回应道:“若是陛下有此意,此时我等应当退居二线,为后面的人保驾护航,以免上任之初出了差错。”

  其余人纷纷点了点头,房玄龄说的对。

  这种事情必须要提前做准备,不然的话,到时候是肯定会出问题的。

  李元吉不会允许这种问题的出现,而一旦出了问题,也绝不会放过他们。

  原本这个内容早在正旦过后就该讨论的,但当时却没人想讨论这个,而这次的案件,其实就是个导火索,促使他们不得不坐下来谈论这个问题的根源。

  事情很简单,就是李元吉在登基之后的第二年,也就是神元元年颁布的法令。

  这个法令主要用于对官员的一些任职规定,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便是五年一期,即每隔五年,就会进行一次换届。

  而对于这个换届,并没有明显的规定,可能不动位置,依旧待在这个位置上,再待五年的时间,或者待到皇帝派人去接替为止。

  也有可能同级别调任,同样也有可能提拔,或者直接退下来。

  这个规定,对于他们来说很陌生,但威慑力也挺大的,官员中反对的声音还是比较强烈的,但也就只敢私下里讨论一下,压根没人敢拿到台面上去讨论,更没人敢上奏去指责这种方式。

  因为在法令颁布之初,李元吉就说明了这道法令存在的原因。

  为了避免官员失去动力,说的在直接一点,就是防止官员在一个位置上待的时间久了,从而在这个部门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定期的调换官员,有利于皇帝的统治,因为频繁的调动,会让那些刚刚在地方上建立起自己势力的官员直接从零开始,而新来的官员必然不会信任这个势力。

  而且在这方面,大多数官员都不敢做的太过份。

  因为随着科举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书生通过科举得以进入仕途,如果这些官员过于热衷组建自己的势力,那在政绩方面必然会不如他人,一次两次的不要紧,三次四次的肯定会被砍下来。

  而那些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寒门子弟,其实等的就是这么个机会。

  加上古人的一些思想观念等问题,所以现在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要么矜矜业业的去完成任务,要么就去组建自己的势力,去挑战皇帝的威信,看自己会不会那么倒霉的被收拾,看看哪个幸运儿能取代自己的位置?

  而大唐的基层衙门,现在也正处于一个奇怪的现象中。

  如果是在以前,要想混的好,就必须要站好队。

  但是现在,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站队有风险,站前需谨慎。

  因为官员的调动,不会调走一个普通的基层官员,而所谓的调动,指的是有一定身份的官员,并不是所有官员都要调动。

  加上大量的监事接连不断的明察暗访,在处理了几个类似案例之后,其他的衙门反倒成了惊弓之鸟。

  “这事还是老夫去试一试陛下的态度吧!”张公瑾笑着摇了摇头,身形壁纸之前消瘦了不少。

  张公瑾并不是内阁成员,而是襄州都督,这种封疆大吏级别的人物,自然属于要换届的对象之一。

  当然,对于张公瑾这种都督来说,其实他们的选择也并不多,平调到其他州去担任都督,或者调到朝廷,可以他们都督的身份调回来,这个级别怎么说也要入阁的,问题是内阁没有那么多位置,他们想回来,那就得有人要离开。

  “弘慎,此事由你去不妥,陛下之前曾言,有意调一两个都督回朝入阁的,而弘慎在襄州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所以这次希望很大,万万不可自毁前程。”房玄龄面色一紧,连忙劝阻道。

  张公瑾微微笑了笑,表示自己接受了对方的好意:“房相放心,陛下若是有意,自不会放老夫归去,反之,老夫倒是可以好好歇一歇,在家颐养天年,享天伦之乐了……”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唐朝最佳闲王,唐朝最佳闲王最新章节,唐朝最佳闲王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