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完了手中的事情,薛仁贵这些军校生回到了军校开始复课。

  对于他们来说,根本就没有假期可言,哪怕是正旦,他们也要待在学校里上课。

  只有到了第二年,他们才会在正旦前后有一个月的假期,这个决定有些让人觉得不尽人道,可却没有办法。

  正旦当日,李元吉上午刚刚上完大朝会,这是一年一度,规模最大,声势最大的朝会,参与朝会的官员,大约有一千七八百人之多,这还是精简人员之后的结果。

  李渊和李世民时期,正旦当日上朝的官员人数,差不多在三千人靠上的规模。

  而到了下午,李元吉便来到了军校,进行他第一次的授课。

  在此之前,这些学员们多以基础训练为主,可以看做是新兵训练。

  大教室内,一百零七位学员,加上两个班级的教官也尽数在座,就连李靖,也都放弃了休息的时间,前来听课。

  李靖同样很好奇,李元吉到底要给这些可以说是毫无基础的新人们上什么课?

  而对于李元吉的军事能力,李元吉是并不否认的,以往的战绩,军制的改革,这都证明了那些,但是具体强到什么地步,李靖却是满心的疑惑。

  “你们不要把我当做皇上,也不要有所紧张,在这里,我就是你们的教员,一个普通的教员,平日里大家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课堂内的事情,我是不会在意的,你们也不必担心我会给你们穿小鞋。”课堂伊始,李元吉先行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毕竟皇帝的身份,对于他们来说,肯定是会有巨大压力的,而压力太大,对于学习来说未必是什么好事。

  李元吉想将这些人培养成新时代的军人,也曾看过这两个班级的名单,看到了薛礼的名字,心中不禁有些高兴,而其他的名字则有些陌生,可这并不能说明这些人就没有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一笔,只是他们的功绩可能不如薛礼,地位不如他,所以到了几千年后,自己听不到他们的名字。

  但那些都无所谓,一个新时代的开启,必然会涌出一大批的名将名人,或许在原本的历史上他们的名字并不响亮,但现在却未必,甚至也不排除,有些人将来的成就会超越薛礼。

  毕竟薛礼的成就,是在历史上那个环境下达到的,新的环境到底能不能行,一切都还只是未知数。

  气氛稍稍缓和了一些,但也仅仅只是一些而已,李元吉没有继续在这方面进展下去,而是直接进入正题。

  “你们来到军校也有几个月的时间了,有些东西该了解的也都了解了,该见的也都见了,说说你们对于未来军队,未来战争的看法吧。”

  虽说李元吉不要让他们把他当做皇帝来看待,可真到了事上,谁又敢这么做?

  所以李元吉的话如同是石沉大海一般,连个响声也都没有听到。

  底下一百多人更是如同一潭死水,寂静一片,即便是心中有些什么想法,可他们不是那些久经战阵的大臣,这种时候一个个的还都紧张的不能行,谁敢站出来说自己的看法?

  学员们不敢说,李靖却是沉思了起来。

  前线见到的,回来以后见到的,这些都让他对军队的存在形式而发生了改变,特别是对于这批新学员的培养,更是让李靖看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意义。

  李靖似乎也是将自己当做了一个普通的学员,尽管自己已经是花甲之年,但还是站起来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陛下,臣觉得未来的军队,将会比之现在发生很大的改变,其实这一点并不难以看到,就拿现在的军队跟以前的军队相比,最直接的改变就是横刀的改变,以及陌刀的退出,取而代之的,是手雷,投弹车,火箭炮。

  这些装备的威力和效果,每一个都超越了陌刀,甚至让横刀的作用也削弱了很多,他们没有上过战场,没有过这种经历,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可能还有些不太了解。

  而远征吐蕃一战给臣最大的感受就是,军队变了,作战方式也变了,如果是在理想情况下,不考虑后勤补给的时候,我们的军队可以从一开始就不与敌短兵相接,紧靠着火箭炮,投弹车和手雷这三样装备实施远、中、近三个距离的全方位打击,而敌军若是采取集群冲锋战术,必然会死伤一片,甚至是全军覆没。

  唯有采取散兵战术才有可能突破火力封锁,可问题在于,散兵面对着严阵以待的我军,根本无法取得突破。

  所以,臣觉得未来的军队,未来的战争,理想情况下,应该是由火箭炮,投弹车,手雷,火枪,以及少量的刀枪组成……”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唐朝最佳闲王,唐朝最佳闲王最新章节,唐朝最佳闲王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