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佳闲王 第四六二章:去留问题(2/2)

小说:唐朝最佳闲王 作者:末日游侠 更新时间:2022-06-01 21:41:28
  

  而离家最久的,就是在战时,短则半年,多则两三年,另一个是接受戍边任务的时候。

  不过戍边是各个军府轮着去的,一次三年,一般而言,一个府兵在成为府兵之后,运气好的话,这辈子只需要戍边一次就完了,运气不好的需要两次,但三次这种情况是绝对不可能的。

  像玉门关那种三年又三年,一支部队戍守了七年的情况,在唐初还是比较寻常的。

  因为那时内部到处都是战乱,也抽不出兵力去轮换,这种情况直到贞观中后期才得到改变。

  当然,那只是历史,早在军事改革之后,李元吉就已经对戍边的部队进行了轮换。

  而军队职业化,便意味着一旦参军,就需要四年无法回家,就算是有假期,但事实上,假期大多数是针对士级以上的,普通的士兵根本没机会享受假期,除非遇到家庭重大变故才有可能被获准假期。

  他们熬过了四年,虽然待遇很好,留下来的待遇将会更好,可他们却不知道下一个三年,自己是否还能够这么幸运的活下来。

  倒不是他们怕死,而是因为他们已经太久没有见到自己的家人了,他们想要回去,甚至有些人担心,自己这次若是不回去的话,会不会断了后?

  这是大多数人担心的问题,而这也是个比较尴尬的问题。

  唐军的参军年龄在十八,也就是成了丁男之后,这个年纪刚好是成亲的年纪,虽然有些人会早一些,但受制于家庭经济因素,很多人都是一拖再拖。

  也就是说,军中年纪在二十二三左右的将士,实际上这个年纪是最好的战士,可这些人却大多数打着光棍。

  放在后世来说这个年纪还小,可在这个时代,他们已经属于老男人了。

  传宗接代这个事情,李元吉即便是皇帝,也不能去干扰人家。

  “想走的发放路费,另外通知沿途驿站,持退役证明的,必须无条件接待,并为其准备口粮,提供歇脚的地方。另外,每人再给他们两个月的军饷作为退役的安置费用,这笔钱暂时从内府出。”李元吉想了下,虽然也想多给一些,但却受限于没有太多的资金可用。

  那些备用资金倒是可以,可给的多了,也就破坏了自己的计划,所以只能暂时先这样,等以后有钱了,再去补偿他们一些。

  而且事后补偿这事,其实也是个收买人心的好手段,至少证明了朝廷没有忘记他们这些曾经在疆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的老兵们。

  而这些老兵在回家以后,对于整个大唐的稳定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安抚好了他们,基本上就可以杜绝某一地区可能会发生的叛乱,因为这些人不可能允许他们破坏这久违的安宁,以及破坏对他们念念不忘,皇帝的江山。

  “至于想留的,同样是发放路费,给他们两个月的假期回乡探亲,不过在走之前,要先把授衔的事情做完,该提士的提士,有能力的,也可以被列入实习副队的名单之中。

  另……

  无论是走的还是留的,名册一定要留好,朕不希望将来有一天,后人们找不到他们曾经为这个民族奋斗过的痕迹。”李元吉望向远方,情不自禁的说着。

  远征军被分为了三个部分,一部分由李靖的副将高杨负责,继续镇守吐蕃(高山州),而这部分人的军衔问题暂时还没有处置,但却已经被获准轮流回乡探亲的资格。

  另一部分则由张亮负责,继续镇守吐谷浑以及玉门关一代。

  而最后一部分,就是苏定方带回来的这七万多人。

  老实讲,大唐现在承受不起大量军人退役的事实,所以无论如何,必须要留下大部分,但也必须要让一部分人离开。

  不是因为他们不够优秀,而是朝廷必须要兑现自己的承诺。

  今年是一个较大的退役期,整个大唐七十余万兵力中,有近五十万都到了期限,一下子更换五十万人,战斗力必然无法保证,所以不能这么做,只能分批逐渐的退役。

  回来的这些人是幸运的,因为他们可以不用超期太久,但也是不幸的,因为离开之后的他们,在待遇方面必然比不上那些留下来的。

  而留下来的那些人,不仅军饷也跟着涨了,并且还得到了承诺,最多两年,谁想退役可提前一年打报告,然后会安排人员离开,而退役的时候,他们将一次性得到一年的军饷补助。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唐朝最佳闲王,唐朝最佳闲王最新章节,唐朝最佳闲王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