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阳的优势在于啤酒作坊,有股份,也有税收,所以就算是没有现在的收入,泾阳以后的日子也不会太难过。

  可若是只抱着这种思想,对于上官仪来说,他的仕途怕是也就到这里了。

  一个不能利用现有的优势,继续将其发展壮大下去的官员,实在想不明白,朝廷有什么理由提拔自己?

  刘善再次摇了摇头,理想是美好的,但现实却是残酷的。

  虽然担心说出来会打击上官仪的积极性,但有些事情,不说是不行的。

  “啤酒作坊那边明府也不要抱太大的希望,毕竟打铁还需自身硬,而泾阳也算是发展省成立以后率先富起来的地方,但大唐却还有更多的地方需要支持,而前期朝廷在这里投入了这么大,自然不可能不求回报的。”说到这里,刘善顿了下,瞧了眼有些无奈的上官仪,继续道:“上面正在讨论加快发展其他地方的可能性,啤酒作坊的股份分成倒是可以留在泾阳,不过缴纳给泾阳的税收,怕是保不住了。”

  “这……”饶是一心决定了要紧跟皇帝步伐向前走的上官仪,在听到这个消息以后也淡定不起来了。

  把税收多上缴一些他还能接受,毕竟税收也不少,就算交的多,留下来的也够花。

  可现在直接剥夺了本属于泾阳的税收,这算怎么回事?这样的话,啤酒作坊留在这里还有什么用?只是收粮?雇佣工人?

  官府想要做事,没钱是不行的,这一点在泾阳身上就是很好的例子,如果不是皇家商业集团以及朝廷联合重金砸下,又带来了项目,泾阳县现在也还是一潭死水。

  有了钱,上官仪自然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难道泾阳注定要成为昙花一现吗?

  上官仪的心中打了个大大的问号。

  但问号归问号,一颗红心向着皇帝的自己,就算是再难,又怎能说不呢?

  “只要朝廷需要,便是那把半成分红给拿走,我也毫无怨言。”

  “那倒是不至于,朝廷还没有那么绝情,只是让泾阳帮一帮其他弟兄们而已,等其他弟兄不穷了,该属于你们的,还是你们的。”刘善的话,算是给上官仪吃了颗定心丸。

  当然,定心丸和紧跟皇帝步伐的战略思想是远远不够的。

  经过多方研究,常年的刺探,上官仪了解到的情况,是皇帝喜欢那种脑子活跃,能够带来惊喜的官员,对于那些乐意守成的人反倒不大喜欢。

  虽然这事过后,自己的仕途有很大可能会再进一步。

  但是未来的上限在哪里,还是要看自己在这一年内会怎么走,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如果想要达到自己的目标,就必须要撸起袖子狠狠的干,干出一番成绩出来才行。

  泾阳的事情越传越远,慕名而来的人也是越来越多。

  有本着前来寻找商机的商贩,也有只为图个乐的富家公子,还有纯粹是看热闹的普通百姓。

  那些店铺或许不会太受到普通百姓的喜欢,但是那些被新规划出来的商业区,却是深受百姓欢喜。

  就连那些摆地摊的,也都很高兴到那里,每天只需要缴纳一钱的管理费,两钱的灯火费,就可以尽情的贩卖。

  起初的管理混乱,随后立即进行整改,学习太平坊的经验,对一些摊位进行了重新的区域划分。

  最后的结果就是,廉价便宜的地毯区,反倒是人声鼎沸,甚至武侯所不得不加派人手控制场面,以防止出现骚乱。

  就连一些富贵公子,也都忍不住的想要去凑一番热闹,谁说富人不喜欢凑热闹看稀奇的?

  至于上官仪,这些日子则是忙的脚不离地,甚至连刘善都不长见到这货。

  只是知道上官仪将每天的大量时间,用于钻在县城中的各个店铺,甚至还到临县去转了几圈。

  鬼知道他在忙些什么?

  但不得不承认,重新划分了职权之后,上官仪这个县令是越做越轻松,可以将全部的精力用于处理政务,而那些繁琐的治安审案等问题,他则是不用操心了。

  虽然丢掉了一点权力,但这样的日子还是挺爽的,上官仪也渐渐的适应了这样的生活,甚至是喜欢上了这样的生活。

  职权分明,人多了,可每个人都有自己专一负责的事情,可以将大量精力投入在这件事情上,将其越做越好。

  “哈哈哈……有了……有了……我上官仪简直就是个天才……不得不承认,连我自己都挺佩服我自己的。”半个月后,挥舞着手中的一沓纸,上官仪满脸兴奋的跑到刘善面前吆喝着。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唐朝最佳闲王,唐朝最佳闲王最新章节,唐朝最佳闲王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