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背后有个鬼 第三十一章 僵尸(2/2)

小说:历史背后有个鬼 作者:八黎 更新时间:2022-01-31 20:31:51
  

  旱魃,传说中引起旱灾的怪物。诗大雅云汉:“旱魃为虐,如惔如焚。”孔颖达疏:“神异经曰:‘南方有人,长二三尺,袒身,而目在顶上,走行如风,名曰魃,所见之国大旱,赤地千里,一名旱母。’”唐杜甫七月三日诗:“退藏恨雨师,健步闻旱魃。”

  先秦至汉代的旱魃形象以天女形象为代表,其形象特征为身着青衣的女子。这一时期的旱魃带有神怪二重的身份,人们将其视为旱神,但又以日晒、水淹、虎食等方式对其进行驱逐,以实现驱旱求雨的目的。

  自汉代中后期至明初,天女形象的旱魃逐渐向另一种小鬼形象的旱魃过渡。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应是由于先秦时期盛行的自然神崇拜至汉代逐渐衰退,旱魃神性的一面逐渐被人们否定,她的女性身份因此也遭到了质疑,其形象遂逐渐转向另一种更为邪恶的面目。

  明代中期以后,小鬼形象的旱魃逐渐向僵尸形象的旱魃演变,并逐渐被僵尸形象的旱魃所取代。

  但是不管如何,所谓的旱魃乃至女魃是僵尸之祖,乃是由清朝袁枚的小说子不语的虚构为开端,由现代小说家文学创作而来,跟旱神魃无关。所以女魃=旱魃=僵尸始祖的说法在纯属扯淡。

  由于明清时期以僵尸为“旱魃”的观念十分流行,由此也派生出“打旱骨桩”、“焚旱魃”等求雨习俗。明史中记载的民俗说,每遇干旱,人们便发掘新葬墓冢,将尸体拖出,残其肢体,称作“打旱骨桩”。虽然明王朝下令禁止此风流行,但直至清代,此风在民间仍很盛行,且由“打旱骨桩”进而发展为焚烧尸骨(即“焚旱魃”)。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一书中记载说:“近世所云‘旱魃’,则皆僵尸。掘而焚之,则往往致雨。”袁枚在子不语旱魃中,把旱魃分为“兽魃”和“鬼魃”两种,“缢死尸僵出迷人者,为鬼魃。获而焚之,足以致雨。”有意思的是这种风气也见之于外国。如俄罗斯有些地区的农民,一旦遇到旱灾,便常去挖出喝酒醉死人的尸体,将其沉入最近的沼泽或湖泊之中,甚至也有残其肢体的行为,以此来求得雨水。

  ......

  陆安康之所以确定这些。

  是因为——不说,别人,就说那袁枚据说就是业内的高手。

  他所描述出来的记载,必然有着十分准确的根本所在。

  ......

  陆安康想到这里,暗暗祈祷——

  希望自己没有倒霉到会遇到四大僵尸王的坟墓。

  但眼前这诡异的所在,指不定,还真的就可能是呢。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历史背后有个鬼,历史背后有个鬼最新章节,历史背后有个鬼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