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最快更新天下豪商最新章节!

  说到黄河,人们必然会想到那条发源于高原,向东奔流入海的大河。那是华夏文明的母亲河,孕育了几千年的璀璨文明。

  然而,在如今的大宋,这个华夏文化的一个高峰时代中,黄河母亲和她的子孙,却是闹了几十年的变扭,在短短几十年中,在黄河下游发生了几次大规模的改道。整个河北东路的南部,因为黄河的大改道和决口,几成白地。

  如今济水之北,再无繁华景象!

  八月金秋,向来是丰收的季节,济水之南,漫野都是沉甸甸等待收割的麦穗,路上的车马行人也络绎不绝,仿佛在提醒武好古:这是古典中华最美好的时代之一。

  不过这个美好的时代,似乎只到济水为止。济水南北,就是两个世界了。

  武好古现在看到的,就是田地荒芜,人迹稀少。

  “怎会如此?济北田土怎就无人耕种呢?人都去哪儿了?”

  武好古骑着马,和马植、西门青并辔而行。看着眼前一片荒芜景色,他忍不住发问:“大宋不是人多地少,连养马的地方都没有吗?眼前好好的土地,怎就没人种呢?”

  西门青扭头看了眼武好古,突然嗤地一笑:“大郎,你还真是一心只学工笔画,两耳不闻黄河水啊。”

  “黄河水?”

  “老师,自仁宗朝以来,黄河边是水患不断,嘉祐元年、熙宁二年、熙宁四年、熙宁七年、元丰四年、元祐八年都发生大决口,大河改道,冲毁村镇田地无数。

  其中熙宁七年那次大水尤其厉害,黄河夺淮入海,差点把徐州城都冲毁了!”

  “哦,我想起来了,苏东坡那年就在徐州当知州。”武好古有点想起来了。

  他喃喃道:“没想到黄河为患至此,幸亏是在我朝,若是汉唐,只怕要激起大变了。”

  “哈哈,”马植却大笑道,“若是在汉唐,怎会恁般多的决口?”

  “怎么说?”武好古问。

  米友仁期期艾艾道:“其实,其实黄河恁般多的水患,大半都是**!”

  “**?”武好古问,“难不成是地方官贪渎,没有好生修筑河堤?”

  “若如此,倒也不会有那么多次决口和改道了。”马植说,“大河泥沙淤积,河道抬高,年长日久就无法流淌,改道本是无法避免的。只是数十年间几易其道,呵呵……”

  黄河下游在宋朝就是地上悬河了,若是宋朝有后世的工程能力,维持悬河也没甚不行的。

  可是那年头蒸汽机都没有,全靠肩挑手抬的,而且劳动力数量也不太多,怎么可能维持悬河?

  所以改道是正常的……可是几十年内就几易其道,而且水患连年,就不大正常了。

  “怎会如此?”武好古追问。

  “因为,因为,”米友仁支支吾吾,不肯说下去。

  “是因为黄河北流。”西门青替他答道,“黄河自己要向北而去,往辽国境内流淌。”

  黄河北流?

  武好古想了想,终于记起这回事儿了。

  黄河好像在真宗年间就改了回道,造成了若干中小规模的水灾,不过对宋朝的救灾能力而言也不是甚大事儿。可是由于这次改道却引出了一个耸人听闻的论调:黄河有可能北流入辽,而辽兵将会顺流而下直赴开封!

  这可真是太可怕了!契丹大兵沿着黄河,飞流直下,大宋可就要亡国了。

  而这一论调,逐渐就成为了士大夫的公论,到了仁宗朝的时候,仁宗皇帝和在朝诸公终于忍受不了黄河继续改道向北的可能性了。于是想要人定胜天,不惜一切代价让黄河东流。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天下豪商,天下豪商最新章节,天下豪商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