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最快更新共和国战疫最新章节!

  4月8日,武汉解除对离汉离鄂通道的管控,武汉正式按下“重启”键,春暖花开时节已到

  胜利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在《新闻联播》中,又看到了熟悉的前方将士中大重症人的身影,莫敏正在救治患者,晁亚丽接受记者采访。虽然在防护服、护目镜等重重包裹下,看不清他们的面容,但是胸前他们的名字,让我们认出了他们。他们是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莫敏及重症医学科临床博士晁亚丽。

  他们至今仍并肩奋战在武汉市肺科医院的抗疫一线……

  透过荧屏,这两员重症“猛将”的抗疫故事不简单。

  2月2日,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莫敏抵达武汉。作为第三批江苏援湖北医疗队医疗组副组长,他跟同伴一起迅速投入战斗,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ICU就是他的“战场”。他身先士卒,以身作则,第一批进驻重症医学科病房开展重症新冠肺炎的救治工作。ICU收治的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ICU内的第一例无创机械通气、ICU内的第一份血气分析、ICU病房内的第一例经口吸痰气道管理、ICU内的第一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ICU内的第一例深静脉置管等等,无数的第一次都有他冲锋在前的身影。在新冠肺炎救治过程中,他曾长时间不吃不喝在ICU病房持续工作10小时;和ICU团队组员8小时内收治11名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无一例死亡;曾和北京团队的战友持续半小时球囊加压给氧维持患者氧合,最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抢救成功。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战斗,不放过任何一丝机会,最大程度抢救患者生命。同时在重症病房内每日逐一识别排查危重患者,曾冒极大的风险,第一个冲上前线,1小时内为病房内25例患者取咽拭子行2019-nCoV核酸检测,任务结束后自身出现憋气呼吸困难;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指导患者进行体位调整,以及吸气屏气等操作,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和康复。“是战士,就要冲锋陷阵;是党员,关键时刻必须冲在前面。”他充分发挥重症人敢打敢拼的作风,不惧困难和危险,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至今,莫敏仍奋战在武汉市肺科医院救治一线,他誓要坚守疫情最后一刻,直到打赢战疫,不胜不归!随后切换的镜头中,显示着莫敏和晁亚丽一起为患者上ECMO,莫敏和晁亚丽并肩作战,守住生命最后一道防线,帮患者打开生的大门。

  “是医生就应该到最前线!重症医生时时刻刻都是在战斗,只不过是阵地转移!”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临床博士晁亚丽援疆归来不足一个月,2月2日,她又舍下两个幼子奔赴武汉抗疫前线。因为在国家危难之时,她首先想到的是,有国才有家。

  在武汉重症病房里的患者,需要时时巡视,刻刻守在患者旁边。护目镜里的雾气迷糊了双眼,于是低下头,晃一晃脑袋,让护目镜里凝结的汗水划过一道缝隙,终于从这缝隙中看到呼吸机的面板,调参数,肺复张。一听到患者生命体征的报警声,整个人就会心跳加速,直到看着患者氧稳定后才舒缓一口气。此时早已忘记了防护服里洗手衣的冰凉,也忘了已经十几个小时不吃不喝。晁亚丽直言,“尽管工作中有汗、有泪、有艰辛,但每一份付出都是值得的!”

  从武汉同济医院到武汉市肺科医院,哪里有重症病人,她便奔向哪,每天都在与死神“掰手腕”,竭尽全力把重症病人从悬崖边上拉回来,守住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帮助患者打开生的大门。

  江苏省第三批援湖北医疗队队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ICU护师顾德玉同样留在了肺科医院,他写下了如下一段文字。3月30日,星期一,今天是我来武汉支援的第59天,也是我转战肺科医院的第一天,因为我是危重症专业,接下来的日子,我将和我的战友在这里并肩作战。在这里,病人的病情都很危重,我看到了熟悉的场景,熟悉的ECMO仪器,我将用自己的所学,继续战斗在临床一线,不胜不归!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共和国战疫,共和国战疫最新章节,共和国战疫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