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门小户 第 89 章 第 89 章(2/2)

小说:小门小户 作者:晨晓茉莉 更新时间:2024-04-26 20:23:36
  

  去年下雪的时候,她看着院子里白色的积雪,就说要不就叫‘雪儿’?单名一个‘雪’字,陶雪这名字也挺好听的。

  陶砚就说雪儿一听就很冷,不适合他好动的闺女,而且雪没过多久还会融化变成水流到地里,听着就不吉利,不好不好。

  然后过年的时候,柳二丫又说要不叫‘陶甜甜’?毕竟囡囡这孩子,爱吃甜的,笑起来也让人心里发甜。

  陶砚又说不好。

  ‘甜甜’这名也太随便了,隔壁巷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卖饴糖的那一家闺女就叫做‘甜甜’,还有他之前在县衙看的一个卷宗,里面有个卖唱的也叫‘甜甜’,而且婶子们给孩子糖吃的时候,顺口说的那一句还是‘甜甜嘴儿’之类的话。

  不够端庄。

  然后让他自己取吧,大半年过去了,废纸倒是写了一箩筐,但是囡囡的名字还是没有定下,不管是哪个他都觉得不满意。之前还好说是要准备县试院试,但现在都考完了他还是没想好。

  直到现在,大家还是照着刚出生的时候,丁氏给取的小名囡囡喊着。

  丁氏听得目瞪口呆,“他都是个秀才了,给闺女取个名还取不出来,这不满意那不满意的,难不成还想着等他考了举人之后再取?”

  “可是他也不去考举人啊。”

  “不行,我得说说他。”

  于是,等陶砚带着高兴地坐在他肩膀上的囡囡回来的时候,丁氏就道:“让你给囡囡取个名,你取了大半年的都还没好。”

  “再过几个月就到抓周的时候了,到时候家里的亲戚们都要来,难道还是囡囡,囡囡地喊着啊?”

  “赶紧给她取个大名!”

  陶砚抓着闺女的胖腿,免得她从自己的肩膀上掉下来,“娘,我还没想好呢,《周南·桃夭》有言,‘桃之夭夭,其叶蓁蓁’,蓁蓁这名好,《邶风·燕燕》又云‘终温且惠,淑慎其身’,惠和淑也不错。”

  “还有《邶风·静女》里的‘彤’,《鄘风·定之方中》里的‘灵’,”陶砚滔滔不绝地一连说了七八个字。

  丁氏听得头疼,“这些都是好名字,你选一个吧,我觉得哪一个都好。我们家也不用讲究辈分,排序之类的。”

  话虽如此,但陶砚还是犹豫不决。

  晚上临睡前,他看着写在纸上的七八个字,思索了许久还是拿不定主意。便问柳二丫,“二丫,你觉得给女儿取什么名好?”

  柳二丫也觉得这些都好,她抱着兴奋得很,迟迟不肯去睡的闺女站在旁边,还要拦着她不要去抢她爹手里的笔。

  “要不你让囡囡自己选吧,选中哪个就是哪个。”

  陶砚想了想,还真的把每个字都写在一张纸上,让闺女去抓。结果她一下子就抓到了写着‘蓁’字的那张,然后乐呵呵地撕成了两半,笑得露出两颗小米牙来。让抱着她的柳二丫哭笑不得。

  陶砚却高兴得很,“好,那我们闺女以后就叫‘陶蓁’了。”

  一转眼,陶蓁就满了周岁。

  这几个月里,陶家变化颇大。其一就是陶蓁会走路了,还会喊爹娘和奶奶,更多的就不会了,她还小呢正是多吃多睡的时候,但这也让家里的几个人高兴不已。

  其二就是柳二丫不在家里养兔子了,她将兔子通通送到了柳家村,现在柳家村里除了柳家大房之外,柳三伯娘婆媳还有柳银她们几个也帮着柳二丫养兔子。兔子养大之后,肉会送到县城或者镇上的酒楼、饭馆,而兔子皮就送到匠人家里销成兔皮。

  等冬天的时候,再做成兔皮袄子。

  当然最大的一件事就是家里多了一匹马,因为一家人还在前院住着,地方不是很大,所以马是拴在院子里的。

  白天骑出去,晚上陶砚再把它骑回来。

  时间一长,便觉得有些不便。

  “娘,我们要不把后面的第二进收回来吧?”这天晚上,陶砚一边喂闺女吃饭,一边对丁氏说道:“现在总觉得小了些。”

  “家里也不缺这点银子。”

  他自从升了典史之后,俸禄从三两变成了十两,底下的孝敬也增多了,上个月便拿了十五两银子。

  当然,进得多,出得也多。

  以前他只是一个小小的捕快,常来往的就那么几家,每次走礼也就一二百文,但现在他变成了典史,一下子便多了七八家,还都是上官、同僚等不可轻慢的。去了一次同僚家里‘孩子满月’、‘娶儿媳妇’等宴席之后,他回来就觉得家里有点小了。

  丁氏也在想着这事,她倒是没有觉得家里小,就是有时候半夜起来上茅房,会被院子里拴着的马吓一跳。

  更别说现在孙女渐渐大了,万一哪天一个没看好,让她跑到马拴着的地方,被它踢上一脚,那非得受内伤不可。所以如果把后头的第二进收回来,一家人就可以搬到后面的第二进去住、

  前院便给陶砚做书房,再建个马厩。

  “二丫,你觉得呢?”

  柳二丫正在把挑出鱼刺的肉往闺女的碗里放,听到婆婆这话便回道:“娘,家里大些是好,以后蓁蓁也能自己睡一屋。但是把后面的第二进收回来,我们可就忙不过来了,家里人也少,空落落的。”

  丁氏道:“这简单,若是收回来,就买几个下人。”

  “回头我和崔娘子商量一下,让他们家找地儿搬出去吧。正好崔家也欠了我们家三个月租子,让他们搬走,之前押的五两银,少退一些便是了。”

  柳二丫问:“娘,崔家还欠租子啊?”

  陶砚也看了过去,因为崔家的租子一直都是丁氏收的,二丫和他都各有进项,所以两个人从来没问过。

  没想到崔秀才还欠钱不还?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小门小户,小门小户最新章节,小门小户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