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魁首 第一百四十九章 京师纷乱(2/2)

小说:大明魁首 作者:尘都乞儿 更新时间:2024-03-29 19:53:26
  

  听到万历小皇帝的询问,史翔很诧异,小皇帝居然发声了?“臣并无此意,只是夔州府士子全员落榜,与林卓亲近的,全部桂榜题名,其中难免另有内幕”

  “要是跟林伴读亲近的,学问都比夔州府的士子好呢?这份榜单,大家都觉得奇怪,蜀中的人肯定也觉得奇怪,但是结果仍旧是这样,是不是说明他们实心任事,不畏惧人言?”万历小皇帝越说越起劲儿,打定了主意要搅和,平时他娘总跟他说林卓是大大的忠臣,他帮着林卓说话,总不会回了乾清宫被责罚。

  “呃呃……”史翔有点儿蛋疼,你是皇帝啊,是裁判,能不能高冷一点儿,你脱了裤衩,下场子跟选手比赛,还玩儿个毛毛,看了看前面高拱、高仪两位大佬的屁股,顿时胆气陡壮,“陛下,诸般可能都有,林卓是否有扰乱乡试之事,臣以为有胜于无”

  此刻,人群中杀出一员老将,却是工部尚书朱衡,他眼见内阁三位,一位老神在在,胜券在握,另两位敢怒不敢言,就愤然出列,“林卓,是蜀地的后起之秀,蜀中文教菁华,半数在他身上,自他出道以来,所经所遇,蹉跎牵绊,屡屡出于朝堂,如此少长之才,正可为君王经年臂助,朝堂有心之人,恶意闭塞贤路,老臣以为,绝不是社稷之福”

  对于和光同尘,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朝堂来说,这个指责算是比较严厉的批判了。

  话音未落,兵部尚书谭论也出现了,他是上过战场的,脾气不是很平和,“朱部堂所言有理。朝廷抡才,唯制艺文笔是据,林卓才名鼎鼎,毋庸置疑,臣听说林卓曾公开张贴制艺答卷于贡院,任士子品评,其磊落风骨颇得人心,落第士子挟众鼓噪,其情可悯,其罪难容。”

  紧随其后,赵锦大人踩上一脚,“臣附议,林卓解元之才无疑,当属定论,臣闻初时鼓噪闹事者达五百余众,及林卓出与辩论,甚而张贴答卷,则余者仅不足百人,人心向背,显而易见。”

  杨博出列道,“臣以为林卓才具远胜解元,殆无疑问,然而于慎行、曾省吾等辈黜落夔州一府士子,确实引人疑窦,其中情实尚需彻查,以为定论”

  四位大佬的意见引起朝中多数人的赞同附议。

  万历小皇帝颇为高兴,他觉得自己保全了一个忠臣,参与的快感很浓厚,得意洋洋的回头看了看重重帷幕后的李太后,李太后笑得很灿烂,柔情万千,里面的含义很复杂,反正不只是因为儿子有出息。

  看到这个局面,张佳胤淡淡苦笑,自家弟子得人心处尤胜自己啊,现在自己还不用出面,事情就土崩瓦解,几个大块头的独行侠就把事情给办了,把他生生从漩涡里挖了出来,只有于慎行、曾省吾还有点儿麻烦,但是这个麻烦与张佳胤却是关系不大了。

  眼见事态即将滑向不利的一面,高仪忍不了了,他顺着杨博的话头,继续煽风点火,“夔州府向来文教昌盛,此时一府士子全数被黜落,致士子怨愤,酿成惨变,曾省吾巡抚川内,绥靖无力,于慎行主考乡试,却现此种怪状,两人责无旁贷,其中必然有阴暗之处,臣请旨彻查。”

  于是乎,高系干部要求彻查的呼声越发高涨,只是林卓的问题嘛,再也无人提起,再惹出小皇帝来,你兜着啊?

  憋了半天的吕调阳也不甘示弱,口口声声指责士子闹事必然别有内情,或有人鼓动也未可知。张系的干部也都出来支持自家大佬。

  局势变成了张居正和高拱顶牛,张佳胤一系隔岸观火,而中立势力支持林卓的态度明显,因此张佳胤的态度反而占据了主导地位,李太后倾力扶植张佳胤一系,决断权就缓缓移到了张佳胤手中。

  气焰嚣张的高拱和擅长搞阴谋的张居正,都在话里话外拉拢施压,想让张佳胤站在自己一边,可惜他们都打错了算盘。

  张佳胤自信林卓能够全盘掌控局面,一动不如一静,不愿意让任何一个人出面调查,影响了自家徒弟在四川的布局,于是乎,满朝公卿讨论出来了一个让人蛋疼的结论,此次乡试结果已定,不容质疑,这是前提,责成四川本地官员士绅严行纠察,查清缘由奏报朝廷,成-都锦衣卫千户所负责督办,务必妥善处置,惩恶扬善,以正风气。

  退朝之后,出宫之前。

  高拱脸色铁青,又特么的坑人未遂,真是丑陋,老夫还会回来的。

  张居正面目阴沉,蜀中啊蜀中,这是要被摘桃子了啊,这不科学,老夫还要抢救一下。

  张佳胤古井无波,淡然地跟赵锦几人约了个饭局,你们支持林卓,我也支持林卓啊,咱们还是得多联络感情才好,老夫正手头缺人呢。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魁首,大明魁首最新章节,大明魁首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