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看完之后,微微点头,对皇子写文章分析天下形势这个觉悟和做法,还是肯定的,至于内容是否完全准确,倒是次要的。

  因为朝廷之事,兹事体大,连他这个皇帝,跟枢密院、政事堂的智囊大臣们商议,都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看法,各说纷纭,各有道理,具体如何抉择和执行,赵匡胤最后还是要跟赵普反复商议才能定下。

  像皇子这个岁数的少年,会有什么精辟的想法?真语出惊人,如金科玉律,那就成怪事了!

  “赵卿,你也看下。”

  赵匡胤把纸张又递给了对面坐在锦墩的赵普,让他也观看、点评一下。

  赵普算是保皇派,属于幕后打算拥立二皇子做太子的拥护者,看过赵德昭的文章后,并不点出其中缺点,而是光夸优点道:“殿下这篇文,分析有根有据,条理清晰,又有仁德之心,安抚天下百姓的宏愿,令人叹服,这文章写的好啊!”

  赵德昭闻言一喜,拱手道:“多谢赵相盛赞!”

  赵普拱手还礼:“殿下客气。”

  赵匡胤看着二人的表演,摇头失笑,对着赵德昭道:“皇儿虽然进步,但不可骄傲,要跟翰林院的大学士们虚心学习,多接收不同观点,自己进行对比,学会判断,好了,朕跟赵相还有事谈,你先回去吧。”

  “是,谨遵父皇教诲!”赵德昭躬身行礼,然后准备退出御书房。

  临行前,赵匡胤又说了一句:“这有两册书籍,一个诗词文集,一个是隋唐传奇小说,皆是由一位江左才子所做,文风高雅,词作惊艳,连小说话本,融了历史演义,也写的发人省思,你拿去看看吧。”

  赵德昭闻言,心中好奇,上前双手接过赵匡胤的赐书,然后离开御书房。

  令苏宸万没想到,他这一个月来写的诗词和传奇小说,已经在大宋宫内传开,不但被赵匡胤重视起来,还赠给皇子来翻阅了。

  等赵德昭离开后,赵匡胤收回目光,看向赵普道:“这文章里的观点,有可行之处吗?”

  赵普莞尔道:“多是翰林院那些学士的观点,臣听过几次,基本差不离,二皇子殿下长于宫内,还是少年,罕有机会接触宫外生活,没有接触真正朝政,所以观点浅薄了些,可以理解。”

  赵匡胤点了点头,轻哼了一句:“都是一些儒家空谈之道。”

  赵普尴尬道:“官家,马背上可夺天下,却不可马背上治天下。儒家之道看似虚无缥缈,但却涉及天下士子之心,若要江山巩固,不像前面北方几朝代迅速更替,藩兵自重,必须要大力推广文治才行,只有读书人天下归心,以读书人管理天下,这朝廷方可稳固。”

  赵匡胤沉吟不语,在思索其中道理。

  赵普眼神一转,开口提议道:“二皇子已经十四岁,可以出阁封王,在宫外自建府邸,了解外面的事,委以职务,也能对城内百姓事有所了解,不必完全生活于宫内。”

  赵匡胤闻言后,露出了异色,眼神瞥了赵普一眼,并没有直接回答,若有所思,似乎在想着什么事。

  赵普则淡淡一笑,他的第一步棋已经下出,只等朝廷波澜再起了。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唐时明月宋时关,唐时明月宋时关最新章节,唐时明月宋时关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