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姿势之中,非身体两腿站均当中之中也。其中是用规矩之法则,缩回身中散乱驰外之灵气,返归于内,正气复初,血气自然不加于其内,心中虚空,是谓之中,亦谓之道,心因此再动。丹书云:“静则为性,动则为意,妙用则为神”。所以拳术再动,练去谓之先天之真意,则身体手足动作即有形之物,谓之后天。以后天合着规矩法则,形容先天之真意,自最初还虚,以至末后还虚,循环无端之理,无声无臭之德,此皆名为形意拳之道也。其拳术最初积蓄之真意与气,以致满足,中立而不倚,和而不流,无形无相,此谓拳中之内劲也(内家拳术之名,即此理也)。

  其拳中之内劲,最初练之,人不知其所以然之理。因其理最微妙,不能不详言之,免后学入于歧途。初学入门,有三害九要之规矩。三害莫犯,九要不失其理(八卦拳学详之矣)。手足动作合于规矩,不失三体式之本体,谓之调息。练时口要似开非开,似合非合,纯任自然。舌顶上腭,要鼻孔出气。平常不练时,以至方练完收势时,口要闭,不可开,要时时令鼻孔出气。说话、吃饭、喝茶时,可开口,除此之外,总要舌顶上腭,闭口,令鼻孔出气,谨要!至于睡卧时,亦是如此。练至手足相合,起落进退如一,谓之息调。手足动作,要合不于规矩,上下不齐,进退步法错乱,牵动呼吸之气不均,出气甚粗,以致胸间发闷,皆是起落进退、手足步法不合规矩之故也。此谓之息不调。

  因息不调,拳法身体不能顺也。拳中之内劲是将人之散乱于外之神气,用拳中之规矩,手足身体动作,顺中用逆,缩回于丹田之内,与丹田之元气相交,自无而有,自微而著,自虚而实,皆是渐渐积蓄而成,此谓拳之内劲也。丹书云:“以凡人之呼吸,寻真人之处”,庄子云“真人呼吸以踵”,亦是此意也。拳术调呼吸,从后天阴气所积,若致小腹坚硬如石,此乃后天之气勉强积蓄而有也。总要呼吸纯任自然,用真意之元神,引之于丹田。腹虽实而若虚,有而若无。老子云:“绵绵若存”;又云:“虚其心,而灵性不昧;振道心,正气常存”,亦此意也。此理即拳中内劲之意义也。

  七则

  形意拳之用法,有三层:有有形有相之用,有有名有相无迹之用,有有声有名无形之用。有无形无相无声无臭之用。拳经云:“起如钢锉(起者去也),落如钩杆(落者回也)。未起如摘子,未落如坠子。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足打分手打三,五行四梢要合全。气连心意随时用,硬打硬进无遮拦。打人如走路,看人如嵩草。胆上如风响,起落似箭钻。进步不胜,必有胆寒之心”。此是初步明劲,有形有相之用也。到暗劲之时,用法更妙:“起似伏龙登天,落如霹雷击地。起无形,落无踪,起意好似卷地风。起不起,何用再起;落不落,何用再落。低中之中望为高,高之中望为低。打起落如水之翻浪。不翻不钻,一寸为先。

  脚打分手打三,五行四梢要合全。气连心意随时用,打破身式无遮拦”。此是二步暗劲,形迹有无之用也。“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拳打三节不见形,如见形影不为能”,随时而发;一言一默,一举一动,行止、坐卧、以致饮食、茶水之间,皆是用;或有人处,或无人处,无处不是用,所以无入而不自得,无往而不得其道,以致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也。此皆是化劲神化之用也。然而所用之虚实奇正,亦不可专有意用于奇正虚实。虚者,并非专用虚于彼。己手在彼手之上,用劲拉回,如落钩竿,谓之实;己手在彼手之下,亦用劲拉回,彼之手挨不着我的手,谓之虚。并非专有意于虚实,是在彼之形式感触耳。奇正之理亦然:奇无不正,正无不奇;奇中有正,正中有奇,奇正之变,如循环之无端,所用不穷也。拳经云:“拳去不空回,空回总不奇”,是此意也。

  八则

  形意拳术明劲是小学功夫。进退起落,左转右旋,形式有间断,故谓之小学。暗劲是大学之道。上下相连,手足相顾,内外如一,循环无端,形式无有间断,故谓之大学。此喻是发明其拳所以然之理也。论语云:“一以贯之”,此拳亦是求一以贯之道也。阴阳混成,刚柔相合,内外如一,谓之化劲。用神化去,至于无声无臭之德也。孟子云:“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丹书云:“形神俱杳,乃与道合真之境”。拳经云:“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也。老子云:“得其一而万事毕”。人得其一谓之大。拳中内外如一之劲用之于敌,当刚而刚,当柔则柔,飞腾变化,无入而不自得,亦无可无不可也。此之谓一以贯之。一之为用,虽然纯熟,总是有一之形迹也,尚未到至妙处,因此要将一化去,化到至虚无之境,谓之至诚至虚至空也。如此“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神之道理得矣!

  九则

  拳术之道,要自己锻炼身体,以却病延年,无大难法,若与人相较,则非易事。第一存心谨慎,要知己知彼,不可骄矜,骄矜必败。若相识之人,久在一处,所练何拳,艺之深浅,彼此皆知。或喜用脚,或善用手,皆知其大概。谁胜谁负,尚不易言。若与不相识之人,初次见面,彼此不知所练何种拳术,所用何法。若一交手,其艺浅者,自立时相形见绌。若皆是明手,两人相较,则颇不易言胜。所宜知者,一见面先察其人精神是否虚灵,气质是否雄厚,身躯是否活泼,再察其言论或谦或矜,其所言与其人之神气形体动作是否相符,观此三者,彼之艺能,知其大概矣。及相较之时,或彼先动,或己先动,务要辨地势之远近、险隘、广狭、死生。

  若二人相离极近,彼或发拳,或发足,皆能伤及吾身,则当如拳经云:“眼要毒,手要奸(奸即巧也),脚踏中门往里钻。眼有监察之精,手有拨转之能,足有行程之功。两肘不离肋,两手不离心,出洞入洞紧随身。乘其无备而攻之,由其不意而出之”。此是近地以速之意也。两人相离之地远,或三四步,或五六步不等,不可直上,恐彼以逸待劳,不等己发拳,而彼先发之矣。所以方动之时,不要将神气显露于外,似无意之情形,缓缓走至彼相近处,相机而用。彼动机方露,己即速扑上去,或掌或拳,随左打左,随右打右,彼之刚柔,己之进退,起落变化,总相机而行之。此谓远地以缓也。己所立之地势,有利不利,亦得因敌人而用之,不可拘着。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精武门,精武门最新章节,精武门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