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浦班和关王庙培训班的对抗,在特务体系中掀起了一番话题——主要是关王庙培训班太拉垮了,让人家的两个情报组飞龙骑脸了。

  后续似乎是没有消息,但所有人都知道,吴敬中这个老资格,可能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了。

  原因很简单,去年还能抓到窥伺日谍的关王庙培训班,今年就被人飞龙骑脸——是学员不行吗?

  不!

  是管事的吴敬中不行!

  这次被青浦班“异地作案”还飞龙骑脸,老吴的额头上大大的无能两字是怎么也洗不掉了。

  所以,只要不出意外的话,老吴在特务处的前尘,基本上是没救了。

  张安平自然很满意这种效果。

  他其实真没想坑老吴啊!

  本来想把老吴留着拉余则成的,但老吴非要在上海时候坑自己,想收编自己。

  都把老吴赶到培训班“养老”了,张安平也没有赶尽杀绝的意思,毕竟老吴是个“好人”,给自己了不少钱。

  但谁能想到自己手下的学生这么争气呢?

  谁能想到老吴从上海灰溜溜撤回后,会彻底没了心气连培训班都管不好呢?

  既然老吴这么没心气,那张安平自然得小小的推波助澜一次。

  ……

  推波助澜只是顺手为之。

  张安平在家里领完老娘的抱怨后,又以张晓的身份,开始了“忠义救**”的框架搭建。

  嗯,这时候自然是没有忠义救**之说的——连它的前身苏浙行动委员会都还有三月才能组建呢。

  张安平建议的初衷,完全是舍不得把信赖自己的学生当成炮灰,所以才有这番建议的。

  原时空中,八月十三日,淞沪会战爆发,九月初,苏浙行动委员会成立。10月,万人规模的行动队完成组建。

  其成员包括青帮帮会份子、工人、学生、在校的警校生、从南京本部调来的特务、上海站所属成员,唯一专业些的就是中央军校和黄埔调来的毕业生、从军队调来的一些充当骨干的基层军士。

  10月中旬开始,番号还是别动队的这支武装,就进入战区,担负警戒、掩护、骚扰日军和救助的任务,到了淞沪会战末期,更是被当做正规军进入惨烈战斗。

  万余人的别动队,最后撤出上海的安全转移的,只有不到两千余人。(该别动队,在册的阵亡数字为两千五,撤走了两千余人,剩下的人一部分打散后隐蔽、一部分失踪等同于阵亡。)

  他们不是中后期的忠义救**,而是一群在国家民族为难之时抱着赴死决心为国效力的真男儿,作为一个从后世过来的人,他有义务让他们绽放更耀眼的光辉。

  咳咳,当然,真正的目的是让自己的嫡系、心腹,能影响到未来的忠义救**。

  所以在戴处长那里心不甘情不愿的张安平,为了搭框架,也是绞尽了脑汁。

  青浦班246人(原本283人,中后期有人退出),张安平将208人一股脑的塞进了“游击队”。

  又通过表舅,在南京驻军中调来了八百名服役不到一年的新兵,一共千人,组建了由六个中队组成的特务处直属游击大队。

  经他这么一搞,后世要是提起忠义救**,肯定先说特务处游击大队,而不是苏浙行动委员会别动队。

  纸面上的编制问题解决了,但一个令人头大的问题摆在了面前——青浦班编入游击大队的208人,激烈的反对这项决策。

  原因很简单,游击大队四个字,太掉价了,也太不符合他们的“人设”了。

  他们是什么人?

  在青浦接受了大半年的精英,他们学习军事情报学、学习刺杀、侦查、潜伏、伪装、破坏,学习发报、反谍等等。

  结果一毕业要当游击队?

  这根本不符合他们的想象——毕竟,最近挺火的新民日报谍战中,把谍战人员描写的那叫一个玄乎,描写的那叫一个牛逼哄哄,青浦班的这帮学员,谁不想当那样的特工?

  如果做这一切的是张世豪,被安排的208人肯定不会抗拒——毕竟,他们是因为张世豪的人格魅力,毅然决然的加入了特务这一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影视剧中的王牌特工,影视剧中的王牌特工最新章节,影视剧中的王牌特工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