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医相 第二百零四章 生产建设兵团(2/3)

小说:大宋医相 作者:将臣一怒 更新时间:2023-12-31 08:24:04
  

  冗兵乃是大宋的顽疾,如果蛔蒿农场一下子接收三千淘汰的厢兵,那可为朝廷减轻了不小的压力。

  范正郑重道:“厢兵本就是朝廷收拢的灾民组成,他们本身就有一定的务农经验,当初新法强兵,大宋却没有足够的土地安置这些淘汰的厢兵,如今需要大量的人力照顾,而且价值较高的蛔蒿则是收容淘汰厢兵的最佳方法。”

  朝廷迫切需要摆脱厢兵沉重的负担,而种植蛔蒿又需要大量的人手,朝堂和医家可谓是一拍即合。

  “好!此法甚妙!”

  赵煦龙颜大悦道。他原本以为仅仅是大宋获得新的药材,让天下儿童免受蛔虫之害,却没有想到竟然能够顺便解决一部分大宋冗兵之患。

  “冗兵?”

  新旧两党顿时脸色肃然,冗兵可是大宋的顽疾,让历代帝王都头疼不已。

  “可惜!一个蛔蒿农场也不过用三千人罢了!大宋足足有四十万厢兵,医家的努力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

  章惇惋惜道。

  裁兵法乃是王安石变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减缓朝廷负担,但是却饱受军方诟病,蛔蒿农场只能承担三千人的需求,对将近四十万的厢兵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

  范正郑重道:“启禀官家,蛔蒿农场仅仅是一个试点而已,如果农场模式可以解决一部分冗兵。而平夏城的建立,足以让大宋国境向前推进上百里,如此一来,可以腾出大量可耕种的田地,如果朝廷将厢兵组建成生产建设兵团!逐一解决冗兵之患。”

  “生产建设兵团!”

  满朝百官顿时一楞,自古以来,士兵最大的作用就是打仗,而士兵作为兵团用来大规模的生产建设倒也是头一回。

  “此策何解?”赵煦怦然心动道。

  范正郑重道:“生产建设兵团脱胎于前朝的屯田制,却比前朝的屯田制更加完善,其不但负责屯田,还负责戍边作战,大宋冗兵严重,然而面临西夏辽国的威胁,却又必须保持庞大的军队,就算是裁撤老弱,又会引起士兵的不满,既然如此,何不将老弱的厢兵利用起来,屯兵戍边,既减轻朝廷压力,又能解决冗兵之患。”

  “如果朝廷可以将厢兵改为生产建设兵团,在西北军垦开荒种田,再辅助于棱堡,既可以保证前线粮草需求,又可以解决朝堂冗兵之患,一旦遇到战事,朝廷可以紧急征用屯田兵防御西夏,可谓是一石三鸟也。”苏颂附和道。

  新旧两党顿时凝重的看着范正和苏颂,他们没有想到医家和医党竟然计划解决大宋的冗兵之患。

  范正刚刚提议利用淘汰老弱的厢兵组建蛔蒿农场,而苏颂则随即提议利用蛔蒿农场的模式,推广到西北前线,进行军垦,用来解决冗兵之患。Μ.

  “医家!医党!”

  吕大防和章惇对视一眼,医家和医党的密切配合,给了新旧两党很大的压力。

  “微臣反对!”杨畏硬着头皮道。

  “杨爱卿请讲!”赵煦看向杨畏道。

  杨畏看了一眼赵煦道:“我大宋素来讲究强干弱枝之策,西北本就已经屯集重兵,再将四十万的厢兵变成建设兵团,集结于西北之地,恐有大患。”

  顿时旧党众人纷纷点头,相比于冗兵之患,他们对士兵造反更加抵触。

  唐朝之所以发生安史之乱,就是因为安禄山手中的兵力太多,最终让安禄山有了造反的实力,一场大乱最终让盛唐衰落。

  苏颂见状摇头道:“前朝安禄山掌控的是大唐的精锐士兵。而前往军垦的乃是大宋的厢兵,平日半农半兵,岂能相提并论。”

  “事关大宋社稷,不能有丝毫的疏忽。”杨畏一脸正气道。

  范正冷笑道:“那杨大人可有解决朝廷冗兵之患的良策。”

  杨畏顿时一滞,却硬着头皮道:“本官仅仅是言官,只是指出你建设兵团之法的弊端而已,等到大宋击败西夏,不需要如此多的兵力,自然冗兵之患立解。”

  范正反驳道:“杨大人连敢让厢兵军垦西北的胆量都没有,如何胆敢豪言击败西夏。”

  杨畏的想法乃是一個死结而已,朝廷实行强干弱枝,不放心大量的兵力放在边疆,而边疆兵力虚弱,想要击败西夏自然是痴人说梦。

  “臣赞同范大人的生产建设兵团之方!”忽然曾布出言支持道。

  吕大防不由一愣,他没有想到新党竟然率先支持医党。

  就连章惇也意外的看了曾布一眼,

  曾布却是有苦难言,他掌控枢密院,自然知道大宋冗兵之患多么严重。

  八十万禁军,外加四十万的厢兵每年的开支都将是一个天文数字,再加上战马和震天雷更是一个个吞金兽。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宋医相,大宋医相最新章节,大宋医相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