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凌河之战兵败被俘后,与投降了的洪承畴不一样,选择了绝食殉国。

  有能力又有忠心,当然有资格入阁。

  孙传庭不必多说,明末与卢象升齐名的双壁。

  至于说温体仁,毫无疑问是个奸臣,可李云泽却是选择了他入阁。

  原因很简单,孙承宗是要被派去辽东出任都师做战略指挥。

  张春也要去辽东做战术指挥。

  孙传庭要去陕西应对流寇,徐光启是做技术的。

  剩下的温体仁与李国普,就是李云泽专门留下做应声筒用的。

  控制住内阁,才能方便李云泽拯救大明。

  回到御书房,李云泽嘱咐王承恩“伱去传旨,诏几个人回京。”

  “满贵,赵率教,曹文诏,曹变蛟,卢象升。让他们各自带领本部兵马入京。”

  崇祯朝能打的名将其实一点都不少,只是都被坑的太惨。

  李云泽提到的这些,都是堪称顶梁柱一般的存在。

  对大明军队早已经失望透顶的李云泽,决心重建新军。这几位名将,就是他内定的新军统帅。

  “还有。”

  李云泽想起了那位一直坚持敌后游击战的毛文龙“给东江镇送十万两的赏银,再送二十万石粮食,御酒百坛过去。你亲自去一趟东江镇告诉毛文龙,朕没忘记他们为大明做出的贡献,让他们好生做事,光复辽东之后必有重赏。”

  “再传旨,起复孙元化为登莱巡抚,总督接济东江辽东各处后勤事。派遣一队锦衣卫跟孙元化一起去登莱,把那些搞海运漂没的魂淡都斩了抄家!”

  王承恩恭恭敬敬的行礼“遵旨。”

  “等等。”

  王承恩准备出去的时候,突然想到些什么的李云泽叫住了他“你先别出发,先派快马去叫孙元化回京,到时候我们一起去。”

  这话一出,王承恩顿时被吓的双腿一软扑倒在地“皇爷万金之躯,岂可白龙鱼服...”

  “闭嘴,滚蛋。”

  随着一道道的圣旨发出,诸多人物的命运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一位位名臣良将接连入京,每回来一个,李云泽都会在平台召见赐宴,然后给他们安排具体的职务做事。

  这期间,李云泽还回到现代世界,接收了之前购买的人工降雨系统,二手渔船等物资,全都存放在自己租用的仓库与码头上。

  天启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李云泽在没有通知百官的情况下,直接出了朝阳门。

  得到消息的整个京城,全都为之哗然。

  自从正德皇帝朱厚照之后,历代大明皇帝躲在紫禁城里做宅男已经上百年了。

  别说是出京,就连出宫都很罕见。

  李云泽要出京,无异是扔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百官勋贵们集体要去阻拦,可却是没有带头的形成不了规模。

  此时孙承宗与张春已经去了辽东,孙传庭已经去了陕西。

  至于被称为皇帝应声虫的温体仁,则是拿着内阁大印随驾出行了。

  剩下的徐光启与李国普又是不敢多管闲事的。百官们哪怕急的跳脚,他们也只是摇头。

  有人想去请张太后出面,可刚刚被清洗过的宫禁极为森严,压根就传不进去消息。

  还有人去朝阳门阻拦,可远远的就被随驾军士赶走。

  至于那些勋贵,但凡是出现在朝阳门的,全都是接了李云泽一句话。

  “携兵器,着甲胄,背强弓,骑骏马随架出行。”

  大明的勋贵很多,可多年的荣华富贵早已经腐蚀了他们,这一点看红楼梦就知道。

  可既然李云泽已经发话了,他们也只能是硬着头皮让仆役们赶紧回家取兵器甲胄来。

  消息传开之后,那些没来朝阳门的勋贵们,也是紧急动员家中子弟,主动前来报到。

  与那些能乞骸骨退休的百官不同,勋贵们是真正意义上依附皇帝而活。

  皇帝满意,勋贵们荣华富贵。

  皇帝不满意,除了他们的爵位也没什么困难的。

  明朝皇帝之所以一代不如一代,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常年躲在紫禁城里,接触不到真正的民生状况,被困在了信息茧房里。

  李云泽不同,他可不是一个只知道躲起来享乐的人。

  出行的队伍在朝阳门外等了一个上午,驱散百官抓勋贵入列,直到日上三竿。

  “还有谁?”

  “皇爷,已经一个时辰无人前来阻拦了。”

  “出发!”

  李云泽要做的事情很多,把渔船放进渤海湾捕鱼,实验人工降雨系统,沿途勘测京城到天津卫的修路线路等等。

  顺便还要沿途亲眼看看,大明的百姓生活水平究竟是处于什么程度。

  明朝的官道系统很发达,可质量却是堪忧。

  就连通州到京城的这段路,也是晴天尘土雨天泥的土路。

  李云泽打算修一条通往天津卫的道路,有可能的话还要修铁路。之后可以通过海运,用来运兵运粮运人运物。

  海运是这个时代最为方便快捷有效的方式。

  一个下午的旅程,出行队伍来到了数十里之外的通州。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最新章节,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