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武勇,范蠡喜商贾之事,唯有修习兵法的孙武,最合适帮助自己。

  毕竟吴国与楚国之间的国力差距很大,想要打赢楚国必须出奇制胜。

  而孙武,上兵法课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出奇招。

  看着伍子胥离去的背影,李云泽若有所思“希望你能快点,最好赶在楚王没死之前报仇,可别掘坟泄愤了。”

  伍子胥的仇人是楚王,可楚王却是在伍子胥白头苦熬的时候,潇洒的吃喝玩乐,抱着从儿子那儿抢来的秦国公主恣意人生。

  最夸张的是,在伍子胥复仇之前,楚王居然死了。

  这样的人可以善终,简直就是对那些整日里谈论品德天人感应学派的嘲讽。

  坏人恶事做绝却能享受人生得以善终,好人却是家破人亡痛苦一生,真是太讽刺了。

  李云泽摩挲着下巴,片刻之后嘱咐孙武“从学医的学生之中,挑选一批出色的,让他们去楚国国都打响名声,最好是能为楚王效力。”

  孙武第一反应就是“师父的意思是,毒死楚王?”

  这话把李云泽都给说笑了“毒死多没意思,让楚王好生活着,伍子胥会让他好好享受生活的。”

  孙武他们不知道楚王会在伍子胥报仇之前就善终了,可李云泽知道。

  既然知道,那就不能让他死的这么爽快。

  “还有你自己。”

  李云泽看着孙武说道“加快学业,出师之后就去帮伍子胥复仇。也能好生实践一番,你学的军事学本事。”

  “是。”

  伍子胥来到吴国,按照李云泽的提示,拜入了公子阖闾门下。

  楚国与吴国是世仇,尤其是当晋国内乱不止,无力外出打仗,从而扶持吴国与楚国争斗的背景下,对于伍子胥这种楚国叛臣很是看重。

  尤其是当伍子胥展示出自己的才华,更是让阖闾引为心腹。

  “听闻你在鲁国儒家学派求学。”这一日,阖闾宴请伍子胥的时候,状若不经意的询问“不知这儒家有何本事?”

  放下酒尊的伍子胥先是行了一礼,随后解释道“儒家三千学子,每人都是一时之人才。”

  “怎么可能。”

  阖闾失笑“若是如此,有了三千人才的鲁国,岂不是比晋楚还要强大?”

  伍子胥认真解释“三千学子,有人精通律法,有人深谱兵法,有人善于经营,有人医术高明,有人精研音律,有人热衷农事,有人忙于工匠.”

  “儒家有教无类,应才施教。总会给弟子一门或者几门合适的学识。”

  “无论是精通哪一种,自然可算是人才。”

  这番话说的伍子胥若有所思“可有出众之人?”

  “自是有的。”

  伍子胥点点头说道“山长恐夫子名下三位正式亲传弟子,都是当世大才。”

  阖闾愈发来了兴趣“可否引为吴国效力?”

  “他们还未学成出师,且等两年。”

  略微有些扫兴的阖闾,看似随口的说了一句“不知道两年后,某是否能成吴王。”

  ‘这话题恐夫子跟我说过!’

  伍子胥想起了年前李云泽与他谈论吴国的时候,说过公子阖闾野心勃勃,一心想要取代其父成为吴王。

  想要最快速度得到吴国力量的支持,获取阖闾的信任从而讨伐楚国,助其登上王位就是最好的投资。

  正所谓功高莫过于救驾,从龙之功其实也差不多。

  压住心头对李云泽看事看人如此准确的惊骇,伍子胥当即行礼压低了声音“公子,某愿引荐一人,可助公子一臂之力。”

  “哦?”

  阖闾好奇询问“何人?”

  “专诸!”

  转年,当李云泽得知吴王僚为刺客专诸以匕首藏于鱼腹刺杀的消息好,轻轻一笑就开始给伍子胥写信。

  这封信的内容很简单,就是让伍子胥将那藏于鱼腹的匕首给自己送过来。

  这把匕首在历史上很有名气,叫做鱼肠剑。

  “长卿。”

  李云泽将信件递给了孙武“你可以出师了,带着信去吴国投奔伍子胥,好好实践一番你学的东西。至于未来的路要怎么走,你自己决定。”

  “师父。”

  孙武恭敬行礼“弟子无意荣华富贵,只愿求得兵法大道。此次去吴国,也只是实践一番自己所学,事成之后自当归来继续求学。”

  “我说了,路怎么走,你自己决定。”

  李云泽含笑点头“你此去吴国必当功成名就,以后想要潜心修行,恐也不得安宁。罢了,且去吧。”

  若是孙武协助吴国击破楚国,那他的名声自然是天下皆闻。

  对于这种强横的兵法大家,各国必然连番争夺。

  以后的日子,热闹的很。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最新章节,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