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面的条件都成熟了,就等天子的君命了。

  这还有什么好多说的,直接干就完了。

  经过一年多的修整与部署,汉军终于开启了对匈奴人的大决战。

  这是真正的大决战,李云泽也是决心要彻底解决绵延多年的汉匈战争,将这个老对手彻底打趴下。

  既然到了这个时候,那就没什么好藏着掖着的了,把家底都拿出来,把家伙都给亮出来!

  从上郡到云中,再从渔阳到右北平。

  大汉的边境军团,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长城军团首先出击,以车兵(箱车)为主力,配以弩手重兵轻骑,像是梳子上的齿一般,出长城席卷一切。

  甚至于,就连远在朝鲜的刘彘,也派出了老将李广带着国中郡兵出兵策应。

  当然了,这些都是敲边鼓的,或者说是打扫战场的。

  真正的杀手锏,毫无疑问是卫青与霍去病为主将的主力军团。

  卫青带领十三万的正兵,含四万骑兵,出定襄郡北上。

  其主要打击目标,就是匈奴大单于的王庭所部。

  为了支持他们奔袭数千里的作战,大汉动员了近百万的民夫为他们提供后勤支持,辗转运送粮草军资。

  至于另外一路,自然是由霍去病亲自带领,共计五万骑兵,没有一个步卒,甚至就连军中的伙夫都是会骑马的骑士。

  他们从代郡与右北平等地出兵北上,出击匈奴。

  霍去病的目标,则是匈奴左部,以左贤王的王庭为主。

  击垮了左贤王所部后,还要与卫青的主力汇合,与匈奴王庭决战。

  至于多年未曾动弹的李云泽,这次也是披挂出征,带着数万兵马驻扎在雁门关外作为后援。

  总体来说,大汉这次单纯是出动的正兵数量,就高达三十余万,后勤运输的民夫更是多达百万之众。

  至于说那些想要博取军功,从而卖命跟着大军走的土团乡夫,更是数量多到没法统计。

  匈奴人一项号称控弦四十万,引以为傲。

  而这次汉军单单是正兵就高达近四十万,辅助力量更是多到无法统计。

  这就是国家的实力!

  面对着汉军的倾巢而来,伊稚斜非常明智的选择战略退却,全面让出了漠南之地,各部落都是退过了瀚海,在漠北集结。

  这不是怯战不敢打,也不是没听刘陵的‘管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战术。

  唯一的缘由,就是尽可能的为自己这边增加获胜的几率。

  刘陵说的管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战术的确是很好,可问题在于打哪一路?

  哪一路都不好打!

  哪怕是那些分散出击的长城军团,动辄也是万人正兵起步,且有着海量的箱车可以结阵护卫。

  只要拖延些许时日,立马就有附近的援军赶到。

  等到被汉军的援军给包围起来,那就不用打了,谁也跑不了。

  伊稚斜其实在得知大汉天子亲自出了雁门关的消息后,是想过直捣黄龙,一路急袭去围杀李云泽的。

  可刘陵说了一句话‘那就是个诱饵!’

  他若是真的集中力量去打大汉天子,那必然是会被卫青所部立马回头断掉退路,然后霍去病的骑兵集团也会六天一千里的赶来增援。

  到时候绝对是死的很惨。

  因为大汉天子虽然出了雁门关,可就是背靠雁门关安营扎寨,随时都能退入关内去。

  伊稚斜不得不放弃这个想法。

  最终的决定,只有在漠北与汉军决战。

  原因很简单,在漠北决战的话,汉军的补给线会被拉长到数千里的距离,而且中间还要越过瀚海。

  行军数千里的汉军,无论是精神状态还是身体状况,必然会大幅度下降,可以说是将汉军的实力拉到了最低点。

  至于说为什么不继续后退,甚至退到北海那边去

  匈奴人也是人,他们也是要活命的!

  他们活命的本钱,那就是数不清的牛羊,可牛羊需要吃草才能活下去。

  退到北海的话,那边的草场根本养不起这么多的牛羊,必然是大面积的死亡。

  等到了冬季白雪覆盖之下,匈奴人都不需要汉军来打,自己就灭亡了。

  所以对匈奴人来说,在漠北决战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打赢了自然什么都不必多说,以后长城以北还是他们匈奴人说了算,汉家至少数十年都组织不起来这等规模的倾国之战。

  若是打输了.

  伊稚斜不敢去想,因为一旦去想打输了会如何,他就整宿整宿的睡不着觉,愁的头发都掉了。

  可战场的主动权在汉家这边,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匈奴人别无选择,只能是拼死一战!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最新章节,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