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三越,指的是东瓯国,闽越国及南越国。

  他们占据着东南山林之地,名义上是大汉的封国,可实际上并不听从大汉的号令。

  之前大汉是实力不足,外有匈奴虎视眈眈,内有各地封王野心勃勃,自然没有余力去对付三越。

  可是现在,匈奴接连遭受重创,已经是被揍到了尿血的程度。

  而曾经占据了大汉半壁江山的封王,在经历了七王之乱以及李云泽的重拳出击之下,大部分的封国都已经冰消瓦解,剩下的也是惶恐不可终日,已然没有了捣乱的实力。

  在汉军骑兵还没有成规模之前,正是收拾三越乃至于滇国,夜郎国的好时机。

  对于公孙敖提出的战略方阵,李云泽还是满意的。

  他点点头,开始询问具体的计划“你准备怎么打?”

  神情亢奋的公孙敖,当即说道“陛下,臣听闻闽越国和东瓯国战火不断,而东瓯国有功于朝廷,又在与闽越国的战争之中落于下风,臣想先行以支援东瓯国的名义出兵,平定闽越国后

  劝说东瓯国内附,之后再集中力量去平定南越国。”

  闽越国和东瓯国打仗,还要追溯到当年七王之乱时期。

  七王之乱被平定后,兵败如山倒的吴王刘濞,逃到东瓯国去避难,哪怕已经是一把年纪了,可依旧是不想死。

  可东瓯国却是看的明白,吴王刘濞已经是丧家之犬了,收留他除了惹来祸事没有丝毫好处。

  所以东瓯国非常干脆的干掉了吴王刘濞,还将其首级送到了长安城。

  这事本该就这么结束了。

  可吴王刘濞的儿子刘驹,却是逃到了闽越国。

  他想要为父报仇,就鼓动闽越国去攻打东瓯国。

  其实东瓯国与闽越国原本都是秦国的闽中郡,秦末天下大乱的时候,乘机崛起成为一方豪强。

  刘邦将勾践后裔的无诸,封为了闽越王。

  而刘邦死后,吕雉用皇帝名义,任命勾践的另外一个后裔驺摇为东越王,从闽越之中分出来成了东瓯国。

  所谓东瓯,其实就是温州。

  闽越王一心想要重新统一闽越国,立刻就接受了刘驹的鼓动,不断的进攻东瓯国。

  更巧的是,东瓯国这儿实力不足,几乎年年都在请求长安城派出援军来,连出兵的名义都有了。

  “不错。”

  李云泽露出了笑容,赞许的点点头“还有没有要补充的?”

  “陛下。”

  得到了天子的赞许,自信心上来的公孙敖,意气风发的接着说道“三越之地地形艰难,不适合骑兵行动。臣觉得,此战当以材官与楼船士为主。”

  这个时代的大汉,其实大部分地区都还没有开发出来,地形风貌很是原始的那种。

  三越之地山林密布不说,还有着大量的湖泊沼泽,地形非常复杂。

  大汉精锐的骑兵到了这儿,别说是打仗了,想要行军都困难。

  在这种地方作战,只能是用材官与楼船士,也就是步卒与水军。

  而且,别的地方的都不行,还得是江南的。

  果然,就听到公孙敖接着说道“臣请大发九江,会稽,丹阳,豫章,庐江,桂阳诸郡之兵。”

  所谓大发,就是指将适龄男子统统扫入军中,是一种极端状况下的全民皆兵。

  至于为什么要大发好几个郡,这是因为大汉这儿南北人口失衡。

  绝大部分的人口,其实都是集中在大江以北地区。

  江南这儿,虽然每个郡的面积不小,可人口却是很少。

  不大发,很难集中起一支强大的军团来。

  不是说不能从北地调兵,而是北地之兵水土不服,非战斗减员会非常严重。

  尤其是此时江南还没有大规模的开发,地方上不仅仅是地形困难,还有着大量的蚊虫细菌,田螺血吸虫什么的,这些东西会极大的影响到北地兵马的战斗力。

  李云泽沉默了一会,这才询问道“需要多少兵马?”

  公孙敖咬着牙说道“二十万!”

  他说的二十万是兵,为了支持这二十万兵作战,尤其是在地形复杂的地方作战,后方担负后勤工作的民夫,至少得翻倍。

  也难怪公孙敖说要大发,不把这几个郡的男丁都给扫走,也难以支持这种规模的作战。

  历史上武帝平三越,大量使用了北地兵。

  虽然成功平定了三越,可北兵与民夫们的损失却是极大。

  而且这次是为了一次性的拿下三越,自然需要大量的兵力。

  李云泽不愿意损失太多人口,他干脆的说道“最多十万兵,至于后勤方面,朕有造大海船,可以沿海运输。”

  (本章完)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最新章节,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