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可能!”

  愤怒的李三郎命令高力士等人去严查户部,查看是否是户部额外多给了太子财货买粮。

  可严查的结果,却是户部一文钱都没多给过。

  李三郎不信,他不相信李云泽能够在这种环境下完成和籴法,命令高力士等人务必查探清楚。

  然而这边的大户们,却是直接找上了李三郎。

  原因很简单,秋收开始了。

  今年关中算得上是风调雨顺,秋收的产量预测不低,也就意味着粮价必然会下跌。

  而这些大户们手中握着海量的粮食,此时压根就是卖不出去,尤其是以八文钱一斗的价格从李云泽手中购买的粮食,更是让不少大户把财货都给砸进去了。

  用行话来说就是,砸手里了。

  这些大户们哪里是能够忍受亏损的人,这种时候当然是要找皇帝来出头为他们挽回损失。

  他们的要求只有两个,一个是要太子以至少斗米十文钱的价格,将他们手中的米粮收购走。

  还有一个,就是推行和籴法不得由官府放粮。

  从正常人的角度来说,这些要求简直就是痴心妄想,完全违背了良心与道德。

  可从李三郎的角度来看,来求情的都是皇亲国戚,大臣权宦,门阀勋贵。

  这些都是他统制大唐的基石,损害了这么多人利益的事情,他不能去做。

  然而,就在李三郎思索着要如何让李云泽背锅的时候,李云泽这儿却是直接将锅甩了过来。

  长安城内外开始流传消息,说是陛下力主和籴法,命太子购粮之后,将会按照斗米五文钱的价格由官府直接售粮!

  消息一经传出,长安城内顿时欢声一片,众多百姓跑到大明宫前高呼万岁,甚至就连国子监的监生们,都联名上书称赞李三郎乃是尧舜禹汤,明君再世!

  舆论发酵之后,李三郎直接被逼到了死角。

  一边是权贵利益受损,逼着他帮忙挽回损失。

  另外一边则是民心逼迫,消息已经流传开来,他若是反悔的话,那对名声的损害就太大了。

  左右为难之时,边令诚主动送上了计谋“陛下,可以命太子去做此事。名声是陛下的,违背陛下命令勾结粮商的,是太子啊。”

  李三郎当即眼神一亮,满意的点着头“好好,你去宣旨。”

  兴致冲冲的边令诚跑去了东宫,然后又回来了。

  “陛下,不好了,太子病了。”

  “病了?在这个时候病了?!”

  “是。”边令诚有些惶恐的说道“太医说是操劳过度所致,必须要卧床修养。”

  “呵~~~”

  李三郎怒极而笑,这混蛋跟我玩这一手?!

  愤怒的李三郎又将李林甫与牛仙客给喊了过来。

  只可惜这两位宰相那都是滑不留手的泥鳅,哪里肯为皇帝来背这么一个要命的黑锅?

  真要是背下来,说不得明日自己家就得被愤怒的百姓们给一把火烧了。

  忙了一圈,最后还是只能由李三郎自己扛下了所有。

  直接让朝廷出钱,将被坑的大户们高价买的粮食买走是不可能的。

  别说朝臣们不同意,李三郎自己也不肯。

  这种情况下,那就只能是苦一苦百姓了。

  李三郎拒绝下旨由朝廷直接出售粮食,默许了粮商们在黑市高价售粮。

  而且还禁制城外村子里的百姓们,将粮食运送到城内发售。

  消息一出,长安城内再度哗然。

  虽然李三郎做的很隐蔽,竭尽全力的抛开自己。

  可惜在有心人的引导与鼓动下,所有的一切真相都被大白于天下。

  大唐虽然是个农业社会,可城市里的人口也是有不少的。

  像是长安城这儿,此时城内的人口接近二百万之众。

  这些人之中大部分都没有自己的田亩,只能是靠做工来养家糊口。

  可此时明明的大丰收,明明是朝廷有着大量的粮食,可他们却就是买不到!

  急眼了的粮店甚至连表面工作都不做了,直接就是公开高价售粮,而且不断涨价。

  长安城内一户王姓人家,男主在外靠打工赚钱,这一日早上出门的时候,粮价还是斗米三十文,可等他忙碌一天回家路上去买粮的时候,已然是涨价到了斗米三十五文。

  就差了几文钱买不起粮食的男主,想到家里饿的嗷嗷待哺的孩子,一怒之下直接投了永安渠。

  此事一出,整个长安城都沸腾了。

  在这名苑滔天的时候,卧病在床的太子殿下,强撑着病体出来,带着东宫众人在城内各处开设了粥场,为百姓释粮救济。

  一时之间皇帝与太子在对待百姓上那截然相反的态度,让无数人都为之感慨。

  PS:拜谢书友大轮明王老师的100点打赏支持,感激不尽,拜谢!

  (本章完)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最新章节,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