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殿。

  太子观政之所。

  奉天殿作为宫城正殿,只做大型朝会之用。

  位于奉天殿两侧的文华殿和武英殿,才是天子召见臣僚,商议政事所用的便殿。

  如今天子不在京师,按照制度,各处正殿皆不得启用。

  不过自从洪武朝懿文太子朱标开始,大明朝的太子爷权力那是一个同一个的大得很。

  建文朝暂且不提,永乐朝的这位太子爷,自从永乐七年皇帝陛下第一次亲征北伐开始,便受命监国理政,直到皇上大捷还朝。

  当今天子是位马上皇帝,打残了蒙古鞑靼部落,又马不停蹄地继续北伐,准备收拾一下不听话的蒙古瓦剌部落。

  所以太子爷监国理政的时间,也逐渐变得长了起来。

  算上当年靖难之役的时候,这位太子爷坚守北平坐镇后方的时间,他已经做了好几年的无冕之皇了。

  满朝文武也基本上习惯了这位太子殿下的脾气秉性,习惯了他受命监国理政。

  直到监国汉王爷横空出世,硬生生地搅弄风云,上下不宁!

  如皇上临行出征前,特意留下辅助太子殿下监国理政的四位辅命大臣,吏部尚书兼詹事蹇义、兵部尚书兼詹事金忠、左春坊大学士兼翰林侍读黄淮、左谕德兼翰林侍讲杨士奇,如今就只剩下了两人。

  左春坊大学士兼翰林侍读黄淮与左谕德兼翰林侍讲杨士奇,直接被嚣张霸道的监国汉王爷发配去了南洋旧港布政,至今生死不明!

  除此之外,六部宰执侍郎、朝堂九大公卿,也来了一次大洗牌。

  原本七人内阁大学士,如今除了扈从皇上北伐的胡广金幼孜外,如今只剩下了杨溥。

  国子监祭酒胡俨与大学士杨荣被打入诏狱,杨士奇与黄淮流放南洋旧港,只剩下了一个为官谨慎的杨溥。

  七部那七位尚书大人,兵部尚书金忠、吏部尚书蹇义、户部尚书夏元吉现在不管不顾,甚至疑似支持汉王殿下,亲自主持汉王的宗藩新制。

  刑部尚书张胥毫无风骨,顺从汉王朱高煦,将“官员犯罪革除功名”这一条加入了大明律令之中。

  工部尚书宋礼,那更是直接了监国汉王爷的人,整日与皇家制造局局长胡元澄纠缠不清,大力建设那什么大明工会,给天下匠人检验评级,妥妥无疑的汉王党羽!

  礼部尚书吕震先前也被打入了诏狱,而后举族流放南洋,因为他的愚蠢牵连了整个礼部,导致礼部自尚书到郎中,迎来了一场大清洗,一个人都没跑了,全都举族流放南洋!

  而狗贼汉王爷也借此机会,大力培植扶持自己的党羽,现任礼部尚书王景、侍郎邹缉与曾棨,那都是毫无疑问的汉王党羽,正全力配合那劳什子学部推行官学改制,弘扬新学。

  至于这新设立的学部,连同学部尚书解缙解公豹、侍郎陈公甫在内,全都是些卑鄙小人,无耻之尤!

  奈何这学部手握科举官学大权,总管大明天下学政,侍郎尚书那都是手握实权的朝堂重臣!

  而通政使鲁穆是狗贼汉王爷一手提拔,立场可想而知。

  都察院话事人、左都御史顾佐那更是汉王鹰犬,因为汉王提出的治贪新法,整个都察院上下可谓是赚了个盆满钵满,已经成了一群紧盯贪官六亲不认的孤臣直臣了!

  大九卿之中,也唯有大理寺卿汤宗是位刚正直臣了,可惜他年纪已经大了,指不定多久就会致仕归乡了。

  这么一算起来,朝堂大九卿中,还有几人不是汉王党羽?

  只是可惜,汉王爷薨了啊!

  一想到这儿,不少朝臣都露出了笑容。

  汉王如果真的薨了,那可真是太好了啊!

  他这些所谓新政,全都可以废除!

  再将解缙王景等汉王党羽逐出朝堂,贬出京师。

  那大明朝堂将会恢复以往的和睦安稳,这位文臣官员最愿意见到的局面。

  太子爷礼贤下士,宽厚仁慈,同样是文臣官员心中最完美的君主楷模。

  如此君臣上下一心,共同广施仁政,造福天下百姓,成就一段君臣相得的佳话,何乐而不为呢?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最新章节,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