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明 第一百零二章官制三(2/2)

小说:伐明 作者:林泉隐士 更新时间:2022-06-02 02:17:40
  

  御史有独立查案之权,不受任何地方官员制衡,只接受大将军与御史大夫的管辖。

  在刘宣制定的官制中,官员的俸禄远远超过明廷。

  正三品官员,每年俸银一千八百两,免税田一千五百亩。禄米十二石。从三品官员,俸银一千五百两、免税田一千二百亩。禄米十二石。

  正四品官员,每年俸银一千二百两,免税田一千亩,禄米十二石。从四品官员,每年俸禄一千两,免税田八百亩,禄米十二石。

  正五品官员,每年俸银八百两,免税田六百五十亩,禄米十二石。从五品官员每年俸禄六百两,免税田五百亩,禄米十二石。

  正六品官员每年俸禄四百八十两,免税田四百亩,禄米十二石。从六品官员每年俸禄三百六十两,免税田三百二十亩,禄米十二石。

  正七品官员,每年俸禄二百六十两两,免税田二百四十亩,禄米十二石。从七品官员俸禄一百八十两,免税田一百八十亩,禄米十二石。

  正八品官员,每年俸禄俸禄一百二十两,免税田一百二十亩,禄米十二石。从八品官员,每年俸禄八十两,免税田八十亩,禄米十二石。

  正九品官员,每年俸禄四十八两。免税田五十亩,禄米十二石。从九品官员,每年俸禄三十六两,免税田二十亩,禄米十二石。

  除了九品官员之外,下面还有三等吏员。比起官老爷,真正办事的吏员待遇就差上许多,不仅没有免税田待遇,就连俸禄也少的可怜。

  其中一等吏员年俸十八两,禄米四石。二等吏员年俸十二两、禄米四石。三等吏员年俸六两,禄米两石。

  按照明朝的官俸标准,一个正七品县令年俸二十七两白银。一个正五品知州年俸也就四十两银子,像管理平阳府三十几个县的四品知府,每年的俸银也不超过六十两。哪怕到了当朝阁老、一品大员,每年的俸禄也就二百零五两白银。

  一个官员,不仅有妻小族人,还有随身的家丁仆人需要供养。即便每年很少人情往来,仅仅生活需要,每年最少也要上百两白银。按照明太祖的制定的俸禄,一名官员想要生存,就只能向海瑞一样了。

  朱元璋制定如此低微的官俸,也就怪不得各级官员贪污成风。哪怕他使用剥皮实草的酷刑,也根本不能制止这种全面贪污的风气。

  从明代开始,因为低廉的官俸,官员贪污逐渐成为一种正常的官场规则。到了清代之后,满洲太君为了拉拢士大夫,对于贪腐之事也管得不严,所以从清中期之后,就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之说了。

  而刘宣给官员制定了较高的官俸,这个官俸,已经足够官员过上体面地生活了。因此,对于贪腐的官员,刘宣绝不会容忍,官员不仅受到监察府中的御使监督。

  而且还受到大将军府直辖的反贪司、廉政司、军情司等三司监督查处。(未完待续)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伐明,伐明最新章节,伐明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