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周至也给周经理倒了一杯茶端过去:“我就是前几天采购玉料的那个人,还麻烦孙工跟我跑了好几天,我叫周至。”

  “啊你好你好,咱们还是本家!”周经理赶紧伸出双手将杯子接过:“怎么好意思让小周先生给我倒茶,您这几天的丰功伟绩,可是让乌市玉石行业翻了天啊!”

  “哪里哪里。”周至笑道:“还请周经理给我们介绍介绍这几件玉雕,如果价格合适的话,我也想给此次乌市之行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哦,那麻烦您几位再等一下。”周经理先是热情地给大家发了名片,然后对客户经理说道:“你和小刘先在这里招呼着,我去取相关的资料过来,再和周先生细谈。”

  这一去就稍微有点久,周至估计周经理是去找刚刚自己提供的几个熟人打听情况去了。

  总之等到周经理抱着一沓资料回来,神情语气又不一样了,充满了热切。

  周经理带来的资料很细致,细致到还有当年收购玉料时开出发票的回单,以及几名工作员带着玉料去苏州玉雕厂的时候的出差报销单据。

  然后周至就发现了一个特别好笑的事情,那就是六九年采购玉料的费用,还没有七四五年工作人员出差的费用贵。

  苏州玉雕厂,是当时全国玉雕最著名的大单位,最兴盛的时候工人几百,历任厂长都是国家工艺大师级别的人物。

  “苏琢”,从明代起就已经非常出名,所谓“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先后出了陆子冈,王小溪,贺四,江皜臣等制玉大师。

  尤其陆子冈,更是被推崇为玉雕界的祖师爷,号称“玉神”。

  周经理将发票收据什么的收到一边:“这些没有参考价值了,不过作为资料保留,还是能表明我们对这套工艺藏品的重视程度。”

  周至张了张嘴,不过有句话还是没有说出来,那就是既然这么重视干嘛还摆出来售卖,这东西该摆放到工艺美术博物馆,或者自治区轻工业厅陈列室。

  不过周经理很快解答了周至的这个问题,原来这个雕刻组件是当时工美商店的“组织决定”,是自发行为,并不是靠财政拨款,因此属于工美商店的“自有资产”。

  从苏州拖回来以后,虽然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国家级的画报也上了,报纸也上了,可是等到巡展结束以后,政府却并没有买单的意思。

  其实那个时候要买单的话也不算贵,不过政府不能开这个先例,只要敢开这个口子,将来就会有无数的单位“先斩后奏”。

  因此这套玉雕虽然工艺成就很高,经常被轻工业厅,文化厅,甚至文化部借去展出,但是权属一直都在工美商店,每次展出完了都会把东西拉回来。

  再后来政策就开始变化了,八几年的时候工美商店和百货公司合并成了大商场,这套玉雕也就再没有送展,一直放在库房里。

  年前公司组织去了南方考察先进经验,回来让周经理负责把原来工美商店库房里那些东西翻出来想办法变现,这套玉雕才有机会重见天日,成了新成立工美大厅的重要陈设。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之乘风而起,重生之乘风而起最新章节,重生之乘风而起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