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独一份儿的通透和聪明。

  因此别看爱做菜的名声在外,其实可会看人下菜碟儿了。

  陪他聊得起兴致,他做菜表现的水准才越高,不然老头也不是不会湖弄人。

  “哟,海米焖京葱?”一个柔和的女声在门口响起:“老头今天兴致大好啊……”

  “师娘来了?”马爷赶紧起来接着:“今天有个小朋友,算是把师父哄高兴了。”

  “是吗?”来人正是王时襄的夫人袁荃猷。

  这位也不简单,中国音乐研究所研究官员,解放前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学生,从小随着名学者汪孟舒,管平湖学习国画和古琴,是中国文史界难得的跨专业型学者。

  她做出的最大贡献,除了古代乐器、音乐、音乐史的研究,翻译古代琴书专着,出版了诸如《神奇秘谱指法集注》等古琴专业书籍之外,就是利用自己的专长,绘制了诸多的图鉴。

  那些图鉴最后合成了《中国音乐史参考图片》,《中国音乐史图鉴》,另外还收集整理出版了《中国音乐文物大系·燕京卷》,所有这些,都成为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的重要资料。

  因为对古代乐器有深入的研究,所以对文物考古也颇有建树,例如信阳楚墓虎座鼓的复原,先生便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妥妥的才女。

  然而才女不会做饭,王老爷子的认知里,夫人的手,是只许用来弹琴作画写文章的。

  夫人有一床琴,唐代着名的雷琴“大圣遗音”,每当夫人抚琴,老爷子便守着听,因此自号“琴奴”。

  曾经有一个不知道真假的笑话,是老爷子又一次让夫人去剥葱,结果夫人将葱剥了一层又一层,最后急了:“这东西到底有没有芯?”

  “下班了?”老爷子抬头:“先坐,算着点儿的,有几个菜你到了才能做。”

  “还有油爆双脆?”夫人吃了一惊:“今天啥日子啊?”

  “好日子。”老爷子笑道:“我们给国家挽回了十六万元的经济损失,还发现了一件存世孤品瓷器,本人私底下还多了一套鸟食罐儿收藏,都是托了肘子的福,值得好好奖励一下!”

  “是吗?”夫人看着面前的少年郎:“小小年纪这么厉害?”

  “先生好,我叫周至,蜀中来的。”

  “不错不错,你还会做饭?”夫人是个很慈祥的老太太,夸周至的时候不忘打趣老头:“越看越小,凑对儿正好。哎哟,这是维度的盘子吧?”

  周至正在对着一块白肉推刀,推出来的白肉片就摆到青花大盘里:“这肉片大,得用大盘子,临时征用了马爷一个同治青花。”

  “那是李庄的正宗做法,白肉片长七寸宽五寸,厚一铜钱,肘子是行家。”老爷子笑道:“同治青花算啥,等我这猪肚鸡起锅,还得征用他一个粉彩折沿大碗!”

  大家也在帮着摆桌席,就用紫檀八仙大桌,黄花梨南官椅,圈椅,盛菜的食器里边,还有几样是真实的古董,也就这年头,才担得起这份特殊的奢侈。

  毕竟有官窑盘子腌酸菜的先例在前。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之乘风而起,重生之乘风而起最新章节,重生之乘风而起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