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几无懈可击。

  这也是周至多年来摸索出的,巩固心灵的最佳疗法,至少对他自己来说,是最有效的方法。

  果然,随着手里的活计和嘴里的念叨,刚刚有些莫名其妙的情绪便消失无踪了。

  脚板苕就是野山药,刮洗干净加上两把碎米,可以熬粥。

  出家人戒荤腥,周至出于体谅,这几天也尽量不开荤,陪着大师“清理肠胃”。

  不过山里竹根水“潮人”得很,就是回增加人对脂肪的渴望,到了昨天实在是顶不住了。

  一旦开戒就是洪水猛兽抵挡不住,周至就又取出一个凤尾鱼罐头,作为今天他跟乔老爷的荤菜。

  营地自带避雨功能,因此不需要拉帐篷,料理好这些事儿,其实也用不了多长的时间。

  于是周至干脆从锅子上将烟灰刮下来放在一块竹片上,调和了一点菜油制作成油墨,用竹枝削成笔头,沾着墨汁在红色的石壁上写起字来。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有个说法是“善书者不择笔”,这话不能说全对,起码也有一定的道理。

  即便是用简易的竹枝,尝试几个字以后,周至也摸索到了一点藏锋出锋的门径。

  字越写越好,不过速度就比吟诵慢多了,一篇《大学》才写到“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身侧的洞穴里边开始透出乱晃的亮光。

  不一会儿,乔老爷的身影露了出来:“肘子,该你了!其实好玩儿,凉快得很!”

  周至将头灯接过来戴在自己的头上:“师父呢?”

  “师父在前面岔道口等你,你沿着绳子进去就行。”

  走入洞穴,通道急速地收窄,加上温度骤降,一下子就让人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头灯散射的灯光被通道约束成了一道光斑,两侧在日光下赤红色的岩石,在这里变成了一种奇怪的黄白色。

  极度的黑暗和局部的明亮,影响了人的视觉,让人对色彩失去了判断力。

  石壁上还有一些明显的分界线,周至也不知道这是岩石形成时期就产生的沉积纹理,还是后来风化出来的风化纹理,不过这样的变化还挺好看,也让单调的洞壁多了一些变化。

  石洞并不大,空间左右可以让人双手打开,高度很高,可以让人自立起来并且伸直手臂。

  不过再往上就是狭窄的缝隙了,因此总体能够供人活动的空间并不大。

  在这样的空间里行进几百米,一般没有经历过的人是会有些心理压力的。

  不过周至经常进行田野调查,汉墓宋墓的升基都钻过不少,夹川还有当年备战备荒留下的防空洞,还有白米乡白搭的塔基和底层,其实环境都和这里差不多,对于周至这种滚刀肉来说,只能说已经习惯了。

  洞里的空气虽然冷,但是不闷,洞壁也很干燥,这里基本上就是一个恒温恒湿的环境,要是源秀和尚真把《龙藏经》藏到这里,除了地方不够宽敞以为,还真是一个好地方。

  当然,前提是他真这么干过。

  (本章完)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之乘风而起,重生之乘风而起最新章节,重生之乘风而起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