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米...也就是差不多两层楼对吧?”

  陆朝阳在空气中比划了一个高度,又问道:

  “这个土层厚度对于地宫的地深而言只能说中规中矩,那么为什么在九殿地宫排水系统完全失效的情况下,下层地宫反而没有积水呢?”

  “这厚度且不说雨水洪涝吧,几百年的时间光是上层的积水渗透,估摸着也该渗进去了。”

  听到陆朝阳的这个问题。

  姜成谷与黄雨婷等人也轻轻点了点头。

  陆朝阳的这番话,恰好也是他们心中的疑虑。

  早先曾经介绍过。

  对于皇陵这种建筑来说,地宫积水是极其常见的情况。

  可以说就没有几个皇陵地宫不积水的。

  但积水这种事儿也分严重度,不同皇陵的积水程度是不同的。

  比如有的是十几厘米。

  有的是半米。

  有的一两米等等。

  其中永陵就属于最严重的那种——目前国内遥感测绘的皇陵大概有三十多座,没有一座的积水程度超过了永陵。

  换而言之。

  永陵的排水系统已经完全报废,这种情况下九殿下方六米的下层地宫内,怎么可能会没有积水呢?

  待陆朝阳说完后。

  张子昂这位工程大老也轻咳一声,给出了数据上的看法:

  “小徐,其实我刚才也想问来着的,你所说的底层地宫没有积水确实有点奇怪。”

  “因为根据我们此前采集到的土样,永陵的土壤属于饱和软弱土层,孔隙比在1.3左右,不排水抗剪程度22.45kpa。”

  “这是标准的第四纪后期形成的泻湖相土壤,与定陵那边的几乎无二。”

  “我按照定陵的数据简单算了算,照理来说九殿下方14米的范围内应该都是渗水区,6米这个区间内最少要积水1/3甚至1/2的地宫容积才对......”

  看着一脸疑问的众人,徐云下意识与潘院士对视了一眼。

  片刻过后。

  二人的脸上忽然极有默契的露出了一丝笑容。

  随后潘院士深吸一口气,环视众人一圈,说道:

  “没错,如果单纯是按土壤情况来看,九殿之下的地宫中确实应该存在不少积水。”

  “但问题是......小徐他之前有说过那间地宫的外壁....就是普通的常规土层吗?”

  众人顿时一愣。

  接着姜成谷率先反应了过来,心中隐隐冒出了一个猜测:

  “潘院士,您的意思是......”

  潘院士没有接他的话,而是继续说道:

  “其实除了小陆所说的积水之外,底层地宫还有一个标准逻辑难以解释的地方,那就是它不符合礼制。”

  “华夏古代的皇陵在布局上都要遵守固定的章程,比如说选址,比如说朝向,又比如说地宫的布局。”

  “九间墓室的布局是明朝的标准礼制,即便嘉靖在位时间长达四十五年,他也很难打破这种规矩——所以很多人宁愿认为《永乐大典》存放于左配殿,也不相信嘉靖会再挖一个下层地宫。”

  听闻此言。

  饶是对于积水问题依旧心有不解,翁同和童怀军两位考古专家还是点了点头。

  这话算是说道他们的心坎里儿去了。

  早先曾经提及过。

  在相信《永乐大典》存在于永陵的群体内部,可以分成三个派别。

  分别是认为永陵在左配殿的降临派。

  认为嘉靖在地宫同层开了个密室单独存放《永乐大典》的拯救派。

  以及嘉靖在地宫下方又挖了个第二层、用以安置《永乐大典》的幸存派。

  其中幸存派不赞同拯救派的原因,就是地宫同层再开密室有违礼制,朝野必然强烈反对。

  但实际上。

  幸存派的观点,同样有些不符合明朝的皇陵规则。

  因为理论上来说,帝棺所在的区域通向的便是‘地极’。

  你在地极下方再挖个密室怎么着都有点膈应人吧?

  只是明朝的礼制并没有明确禁止这种行为,所以幸存派相对拯救派来说更容易接受一点——但也仅仅是一点罢了。

  很多人秉持幸存派的原因,其实不是因为真的信了它。

  而是因为拯救派可能性几乎为零,同时降临派认为的左配殿必然早就被积水淹没了,《永乐大典》即便放在里头此时也早已和凢凢一样湖的一塌湖涂。

  所以很多人出于美好期许的角度,才选择了幸存派。

  可眼下的这个发现却验证了幸存派的观点,对于翁同和童怀军这样的专业人士而言,你说他们没点质疑那显然也是不可能的。

  只是此前他们的心思全部都放在了底层地宫里是否存在《永乐大典》的探究上,对于地宫存在于下层的这个事实,也就抱着存在即合理的想法暂时搁置到了一边。

  但现如今听潘院士这么一说.....

  这确实有些奇怪。

  积水、礼制。

  这两个逻辑问题同时出现,这就不是用巧合能够解释的过去的了。

  随后看着一脸茫然的众人,潘院士也不卖关子了:

  “诸位,我刚才看到了报告结果,所以厚颜站在上帝视角说一句比较指点江山的话,那就是......”

  “你们的思维其实陷入了一个误区。”

  姜成谷顿时一愣:

  “误区?”

  “没错。”

  徐云点了点头,从潘院士那儿接过了话头:

  “在大家的认知里,所谓的地宫,指的应该是地底下被挖出来的一个空间,就相当于咱们现代建筑里的地下室,对吧?”

  “但诸位有没有想过另一种可能呢....”

  “那就是位于地下深处的不一定是掏出来的地下室,也可能是被‘埋’进去的盒子?”

  “......”

  听闻此言。

  众人的脸上齐齐露出了一个问号: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走进不科学,走进不科学最新章节,走进不科学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