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王这一波先下手为强,倒是出乎杨清源的意料。

  “殿下真的很聪明,是个当好皇帝的料子。”

  聪明人不一定当好皇帝,比如蓝星上明朝的嘉靖。

  但好皇帝必然是聪明人才能当的。

  魏王便是有这个潜质的人。比如他主动开口拜杨清源为师这件事。

  吴王为什么被杨清源看重,进而扶持?!

  不就是因为杨清源是吴王朱瞻垕的老师吗?!

  一旦吴王登基之后,杨清源便是帝师。

  可若是魏王也拜杨清源为师,在一定程度上就和吴王站在同一起跑线了,而扶持魏王称帝的难度,比扶持一个吴王小得多。

  这一波拜师,若是成功,不仅仅可以化解性命之忧,说不定还能登上皇位,对于一个九岁的孩子来说,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但是杨清源摇了摇头,魏王太聪明了,年纪虽然小,却能看见他眼中的野心和掌控欲,绝对不会允许皇权被削弱的。

  现在的杨清源要得不是一个英明的封建帝王,而是一个能制衡权力的制度。

  十三宽和仁德,又受教于他,没有比十三更好的选择了。

  面对魏王的请求,杨清源摇了摇头。

  魏王见状一颗心沉了下去,杨清源若是不愿收他为徒,那留给魏王的就剩下死路一条了。

  毕竟是个九岁的孩子,又哪能镇定如初呢?!

  看着浑身颤抖的魏王,杨清源的声音如沐春风,让畏惧的魏王平复了心情。

  “殿下不要慌,臣并没有想杀殿下的意思,殿下何辜?”

  就这样杀了魏王实在是有违杨清源的底线,而且现在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

  “……”朱瞻均眨巴眨巴眼睛,等待着杨清源给出答案。

  “朱瞻均不必死,但魏王殿下必须死!”杨清源看向朱瞻均,“殿下可明白我的意思!?”

  魏王愣了愣,就算他再聪慧,也只是个孩子。

  “从今日起,魏王就已经死了,死在了暴君朱瞻坤的手中,这世上只有朱瞻均了!”

  杨清源要魏王死在世人的心中,他并不是要魏王真的去死,而是要造成魏王的社会属性上的死亡。

  “臣会送魏王殿下出宫,然后消去魏王殿下在玉牒上的姓名。从此殿下不再是大周的魏王,只是一个叫朱瞻均的普通人。”

  “我愿意!”刚刚在生死边缘徘徊的魏王立时答应了下来。

  杨清源点了点头,他也不怕魏王会搞什么幺蛾子。

  皇家也有族谱名为玉牒,从前唐的时候就已经存在,大周的玉牒每年一修。

  皇周会典明文定下:

  凡东宫、亲王位下、各拟名二十字。日后生子及孙,即以上闻,付宗人府。所立双名,每一世取一字以为上字;其下一字,临时随意选择,以为双名,编入玉牒。至二十世后,照例续添,永为定式。

  东宫位下为;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每一位皇子出身,都是需要有玉牒为证的。

  玉牒之上没有名字,就算你真的是天子血脉,也没有人会承认。

  比如琅琊榜中的萧庭生,他是皇长子萧景禹之子,但即便武靖帝知道,也不能恢复他皇室血脉的身份。因为他出身之时,没有玉牒记录。

  纵观春秋,在革除之后,重新加入了皇室名录,寥寥无几。

  其中最传奇的便是前汉宣帝刘询,他为前汉武帝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因为巫蛊之祸的牵连流落民间。

  武帝在晚年知道此事之后,破格将其录入了皇室名册,恢复了他的身份。

  这一举动也为前汉留下了一个明君,一个将前汉带到巅峰的明君。

  但前唐之后,对于皇室身份的审核愈加严格,这一举动也再难复刻了。

  所以当杨清源今夜证明魏王死于刀兵之后,在天下人心中,魏王就已经死了,活下来的只能是朱瞻均。

  即便有一天朱瞻均跳出来自称是魏王,也没有人会相信。

  “那殿下这几日便跟在我身边吧!”

  从此魏王已逝,天下唯有朱瞻均。

  我!没有断更!

  (本章完)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最新章节,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