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 第五十四节 造币工艺续(1/2)

小说:临高启明 作者:吹牛者 更新时间:2023-12-22 20:52:40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www .x23us.us

  大家就整个工艺流程和币材规格又表了不同的看法。有人提议这个规格的银币太厚了,实际上袁大头的尺寸的39mm,厚度是,如果铸成31mm直径,银币厚度就变成。而且也根本吹不响――吹、听,是民间鉴别银币真假的重要手法,铸得太厚了,反而给假币开了方便之门。

  他提议新银币的壹元规格改成每枚25g,厚度,直径为。好处的可以使得银币的尺度完全标准化:4o枚一包就是1om高度,重量正好是1kg。易于清点和包装。

  辅币的尺寸也作相应的调整。冶金部门提出,铸币无需使用电解的白银或者紫铜。火法白银和铜材也可以达到99%的纯度,火法冶炼的含有的少量杂质主要是对导电性能有妨碍,对冲压硬币没什么影响。

  关于辅币,有元老提出四分之一元的概念对土著来说不够不直观。在使用上恐怕会引起误会,不如改为铸造二角和一角的银毫。

  “把25分改为2o分在生产上倒没什么问题,但是我们要损失一笔铸币税。”程栋梁沉吟道。

  “哪里损失了?”

  “生产1枚25分和1枚2o分在成本上是相差无几的,就算缩小尺寸和重量能减少一点成本,实际上省不了多少。等于我们每铸一枚2o分就损失了5分钱的收益。同理我们也不能铸1o分的硬币。”

  “为什么呢?”

  “差额太小了。从铸币的角度来说是亏本的。”程栋解释说1o分和2o分面值上只差一倍,且不说铸造成本的差异微乎其微,单就币材成本来说,2个1o分硬币的成本反而高出1个2o分的硬币。

  民国时代的广东大量行银毫,面值有2o分、1o分和5分的,但是大量铸造流通的就是所谓的双毫。后两种因为成本高,易损耗,行不多。使用更少。

  “如果一味缩减币材的成本,银币成色就会太差。银币要是成色差到5成以下,实话说就没什么意义了。”

  “我看不如行1o分的铜元。这样成本上就过得去了。铜元可以用黄铜做,再掺入少量的铅。含铜量可以控制在6o%。”

  “辅币的需求量可是惊人的,得用多少铜才能满足需求……”‘

  “我们本身就有等额的纸币行的嘛,铜币少,纸币多就是了。”

  单论铜材的储备,企划院的数量倒不在少数,这几年近乎变态的收集铜材。使得企划院储存了相当可观的铜材。不过,由于电力、制冷、通讯和一部分机械工业上的需求,铜材没法说宽裕。更何况铸造银币本身就要消耗大量的铜。

  “备忘录里还提出要电解银、电解铜,咱们的产能就更难以满足了。”

  “要是现在电管够的话,我倒也不反对用广泛使用电解银、铜,毕竟电解有色金属之后,阳极泥中会有很多我们平时难以获取的稀有金属。不过现在咱们的电力缺口还是很大的,紫铜满足电力工业还不太够……”冶金部门的元老面带难色。

  接着又有元老提出硬币上没有行机构,似乎有所不妥。虽说现代硬币上一般是既不压制国号,也不压制行银行的。不过在本时空似乎还是应该加上的相应的记号。

  “我有个意见:眼下s.p.q.m.别说中国人不知道是啥意思,就是外国人也不明白。西班牙硬币好歹也有个造币厂的缩写。咱们这硬币就算不加上国号,起码也得有个行银行。让大家知道之后这钱是哪里造得才好。”

  王瑞相提议道:“每次都用硬质合金的刀具刻模具实在太浪费了。咱们的自产刀具可是短板。不但产量低,质量也差,寿命特别短。你们看这样行不行:用硬质合金的刀具刻铜,做好硬币的母版,电铸一次正好作出阴阳面相对应的模具,然后只要用这母版不断的做电铸就可以了。毕竟化学电池和金属比合金刀具好弄。”

  王洛宾摇头:“一个模要用很久的。你那种工艺,成本极高,效率极低,模具面太容易崩损。尤其对着钢铁材料的时候,冲头凹模自身的基体又容易变形――强度不足。再说咱们要搞工业。刀具合金这关一定要过的,没得绕。而且越快越好。做不好没关系,多做多试,我们现在的条件比以前好多了。”

  经过一番讨论之后,最终决定修改钱币规格以符合“标准化”思路。另外在硬币上加上行银行:元老院中央储备银行。至于所用的币材,也不再规定非得电解银、铜了。只规定币材必须是99%纯度。另外决定将原先的25分面额改为2o分面额,至于1o分铸币暂不开铸,目前只行纸币。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临高启明,临高启明最新章节,临高启明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