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门纪事 第四百一十八章,峨冠的小二(1/4)

小说:侯门纪事 作者:淼仔 更新时间:2022-07-07 10:11:19
  x,最快更新侯门纪事最新章节!

  如果说百两黄金和编修官职掀起头一波沸腾,袁训这就是第二波沸腾。

  这个太后的亲侄子,全然没有纨绔模样。

  听听他报出来的履历,独力办差,而不是体面轻闲官员。他弃官从军,当年的探花,当年的将军,早就传遍全国。

  也许有人说这里有太后的原因在内,但不久以前,赋闲在家的忠毅侯一篇奏折惊京中,谈论起军事来头头是道,让人不由得打听一下他往军中去的年头儿,和他在军中的事迹。这就都知道,原来这还是位英武的将军。

  能文能武本就让人赞赏,他又是太后的亲侄子,也肯风里来刀里去,他最后的两句话,“功名不是纸上谈兵,你们难道不如我吗”,把举子们求名求利,热血铁骨一古脑儿的调动起来。

  激动中,仔细地再看看台上的五位大人,低于三十岁的倒有四个。这四个人还全都是不到二十岁就有了功名,都下的科场,没有依靠太多的恩荫。

  刚才关于阮代尚书的指责烟消云散,一开始对于摆这个高台是收拾人的心思也消化不见。

  他们富家子都能行?自己们就没有这样的抱负不成。

  都眼巴巴的看着袁训,都涌动着想和他做个交谈的想法。但只用说的,又怕就成了尚书嘴里才说过的纸上谈兵?

  不少的人暗暗的下定决心,这一科好好的下,拿个功名以后,能在京里当官,再好好的和尚书请教。

  ......

  袁训扫视一圈,把能看得到的神情全看在眼中。他觉得满意,这是他要的言简意骇,也压根儿就没打算过和他们在这里继续长谈。

  在叫好声里对萧战示意退止,转身退回去,还在刚才的位置上站好,气定神闲有如高山般静止。

  前科的状元孟至真稳稳走出行列。

  举子们安静下来。

  他们在见识过阮梁明的舌辩,袁尚书的履历,初进京时觉得自己博学的骄傲之心、文人肚子里有货,就目中无人的轻浮之心、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莽撞之心......尽皆下去不少。

  对孟至真也就生出期待,心想他又能说出什么好的呢?

  他们小心谨慎,孟至真更谨慎小心。

  孟状元知道自己在五个人里面是最差的那个,论圣眷,他比不上阮梁明、袁训和柳至。论文才,他不敢比阮英明。

  小二虽然是扼死状元成状元,但难过一段时间,把个手盖在脸上,表示他没脸见人的,只有他自己。

  他的父亲靖远老侯是满意的,只要儿子中就行。

  他的兄长阮梁明是满意的,小二没下科场就在京里诸书馆有声名,当哥哥的慧眼识弟弟,知道小二一定会高中,至于他中状元,阮梁明没有去想过,自然是个惊喜。

  别的人看过小二的笔卷都是佩服的,孟至真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在那一年也听过阮二公子的笑话,但孟状元没有放在心上,以为是小二和袁训打赌中状元,他没中,作样子给人看的。因为小二的笔卷,及孟至真和小二会过文做过的诗,孟至真全是自叹不如。

  他出来面对举子们时,还没有说话,就兢兢业业,带出不敢怠慢的郑重。

  台口上站定,轻咳一声。见下面一双双乌眼珠子睁的溜圆,一刹时孟至真有些头晕。他回想起皇帝召见时说的话。

  当时五个人都在,皇帝说的中肯又从容:“举子是宰相根本,要约束,又不能打散了心。要规范,又不能拘束。要呵护,又不能纵容。要指点,又不能助长。”

  孟至真自己就是由举子考出来的,深知道此时看着一盘散沙的举子们,在这个秋闱,明年殿试过后,会有一批人将是自己同僚。

  今天又是奉皇命相对,以后是能得到清誉,还是背后有诋毁,与自己说出的话不无关系。

  他缓缓而又悠长的说起来,肚子里本就有腹稿,也不敢说得太快,还是边想着边说。他和袁训一样,他说的也是自己,是前几十年的生平。

  ......

  “在我很小的时候,家里穷,时常受到里正的嘲讽。但里正见到城里下乡的衙役,又巴结个不停。他妻子生产,他舍不得杀鸡。但衙役们下乡,随便来一个人,他都杀鸡打酒。”

  孟至真微微红了眼圈,显然这一段回忆是他心头的痛,看不到他情绪上来的举子们,也能听出他嗓音中的微颤。

  “那个时候我三岁,我就想长大了我一定要当官,不为别的,就为安居过日子不受里正的气。我的爹是个屡试不第的秀才,为了生活不再念书。但见到我要念书,家里节衣缩食省出钱来供我上学。等我上了学,我就发现原来不受里正白眼不是看书的目的。”

  人人听得都很认真,孩子们把这会儿当成说书的,就是小王爷也老实坐着,把个耳朵支的高高的。

  “学里有几个富家子,大呼小叫的瞧不起我。我当时就下决心,我一定要当官,不为别的,就为不看他们脸色。但等我渐渐有了学名以后,我就发现,不看别人脸色,不是看书的目的。”

  孟至真深吸一口气,一气说了下去:“好男儿看书是为治国齐家修身,不是为了浪费嘴皮子!有上谏,皇上清明仁德,只要是对的,必然采纳。好男儿看书是为平天下,乱臣贼子人人可以诛之,哪里还有许多的讨论出来?好男儿看书是为开智慧知是非,不是为了增加是非。好男儿看书知耻知勇,静心平性......”

  他的话极具感染力,让在场的人全听进去。皇上听得不住颔首不说,梁山老王也对这一位有刮目相看之感。

  宝珠在用她出来后的第三碗汤水,玉珠则听得如痴如醉,不住点头,显然孟状元的话已深得玉珠之心。

  掌珠听的是个流畅,同时还想到一件事。见日头在正中,悄悄问宝珠:“妹夫中午不用饭吗?”五位大人从登上高台,直到现在除去回话的人以外,全是笔直站着,没有一个人散架样子不说,他们还一口水也没有用过。

  看着台下黑压压的举子们,掌珠都知道下午也不会闲着。但你们什么时候吃饭呢?掌珠只关心袁训,没有把阮梁明放在心上的意思。但附带的,把另外四个人全说进去。

  宝珠听到以后,看向袁训的眸光又爱又怜。低低的回大姐:“你看这里许多的人等着和他们交谈,哪里还有吃饭的功夫?”

  掌珠叹气:“这官当的,”对台上还在苦口婆心的孟大人看看,掌珠想到他刚才说的话:“敢情这念书当官,还真的不是为享福。”

  宝珠含笑:“是啊。”

  老太太和袁夫人看过来:“咱们该回去了,”慈爱的眸光全放在宝珠身上。宝珠从来是个懂事的人,虽然心疼袁训,想留下来继续陪着。但想到自己有了身子,一直留在这里反而让袁训担心。

  就说着好,问孩子们回去。

  执瑜执瑜不肯走,萧战还想给袁训叫好也不走。宝珠就把加福留下给梁山老王一起带着,又有龙二龙三也要在这里陪着袁训,就宝珠和家里人,再有瑞庆长公主夫妻,,连夫人等女眷一起下台,登马车各自回家。

  当天袁训直到掌灯后才回来,当天的晚饭也就异常热闹。

  ......

  摆一个大桌子在当地,宝珠吃的是孕妇餐,一天好几顿,这会儿不吃,坐在旁边陪着。老太太和袁夫人也用过,也在这里陪着,龙二龙三边吃饭,边把下午的热闹说给她们听。

  袁训为什么没说呢?

  他这一会儿太忙了。

  加福离他最近,站在椅子上,小手扒着桌子,她会调羹,舀着菜喂给袁训:“爹爹,这是中午的份儿。”

  袁训张大嘴巴,心里不用说跟灌蜜糖似的。

  加福最小,哥哥姐姐们让她在离袁训最近的地方。在加福的侧边,是次一等年纪小的香姐儿。香姐儿洗干净小手,尖着眼睛在给袁训挑馒头。

  小嘴里自言自语:“要个最秀气的馒头给爹爹。”

  宝珠就掩住口窃笑,这孩子生生的应该是沈家的人。

  执瑜执璞坐在加福对面,把好吃的菜挟给袁训,以犒劳自己父亲中午没吃上饭的辛苦。

  几个孩子一起侍候袁训,侯爷欣喜的忙着吃。和坐在他身边的萧战一样,萧战也很忙。

  萧战今天叫好出了大力气,袁训让他坐到自己身边,和自己并排的坐着,一高一矮,一起吃加福喂来的菜。

  加福第一调羹给袁训:“爹爹。”小王爷就在旁边张大嘴:“啊......”表示这里还有一个。第二调羹加福就探长身子喂给萧战,小王爷伸长脖子来接。接到以后很满意,缩回去坐好,端坐着,这种老实的时候一般不多,今天算是一回。

  小嘴巴动着,吃下去。再次张大嘴:“啊......”不慌不忙的提醒加福我吃完了,你再来喂点儿吧。

  房里除去龙二龙三的说话声,孩子们的嘻笑声以外,就不时的有一声“啊.....”出来。

  香姐儿还记恨萧战早上拔她的花草,把一盘子开胃的酸浸辣椒推到加福手边,小心眼子里坏坏的:“三妹,把这个给战哥儿吃。”

  不忘记又加上一句:“不要给爹爹哦。”

  萧战目不斜视,他小嘴里才有一块肉,这是加福给的,正有滋有味的吃着。听到香姐儿的话,小王爷也没有飞快地把这滋味品完。因为他知道加福是不会答应的。

  果然,加福甜甜的地香姐儿道:“战哥儿不爱吃辣椒哦。”加福不知道姐姐的小坏主意,还以为姐姐是疼萧战,笑得天真无邪以后,还是把好吃的喂给萧战。

  “啊......”

  萧战大口接住,啊声消失在食物里,他继续有滋有味的吃着,本来东西就好吃,但经过加福的手,就更是天下最好吃的东西。

  就这样吃完一顿很鲜香的饭,饭菜一定是可口的,又有家人的温情在内,就觉得更加的香美。龙二龙三送老太太和袁夫人回房,孩子们跟着离去。萧战让家里的人接走。高台论文是三天,萧战明天还要帮岳父叫好,还要用得到祖父,也就乖乖回家。

  袁训看着宝珠睡下来,交待一声自己就回来。出二门往书房里来,见打发出去听消息的关安已经回来。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侯门纪事,侯门纪事最新章节,侯门纪事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