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地要长不出五千斤的土豆,程三郎觉得那就是在羞辱大唐优秀的农耕技术,以及羞辱肥沃的辽东黑土地。

  更是羞辱自己这位亲眼看到并且亲自参与怎么种植各种高产农作物的贫困户帮扶积极份子。

  毕竟跟那大祭祀等人沟通与交流之后,以殷商遗民那种糙到不要不要的耕作技术,都还能够差不多一亩地两千多斤的产出。

  美丽的大西南地区,特别是在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的贵州。

  许许多多的贫困户,都是生活在那些山沟沟中,甚至有些地方由于海拔高,连水稻都无法生长。

  就像贵州的威宁地区就很难种植水稻,所以,那些地方最优势的农作物就是土豆。

  而当地的土豆,只要严格地执行科学而又严谨的现代种植规程,平均每亩都是在四千公斤往上走。

  程三郎要求不高,毕竟这个时代没有化肥,但是有了黑土地的加持,就等于是有了纯天染无污染的优质有机肥。

  哪怕是这个时代的土豆品种没有后世牛逼,但是产量比起那殷商大陆的产出高出一倍,这应该不是做梦,而是科学而又严谨的计算。

  至于葵花、花生米、辣椒、南瓜……程三郎打量着那片辽阔的原野,脸上的笑容,像极了那些即将看到丰收景象的老农。

  不知不觉间,程三郎这才意识到,天已经黄昏,一想到李靖与马周这二位还在辽东城。

  程三郎赶紧招呼了一声之后,径直打马飞奔而去。

  #####

  李靖此刻仍旧呆在那战俘营中,这个时候,战俘营已经到了饭点。

  大批的战俘已然列队归营,有序地抄起自己的托盘,走向设立在空地上的厨摊。

  那些厨师们接过了托盘之后,开始给这些战俘配餐,两菜一汤,还有扎实的主食,足够一条壮汉吃饱。

  当然,有些有接过了已经盛上了食物的托盘之后,会到旁边的另外一个餐摊前,再交上一两文钱,换取份量扎实的各种肉菜。

  每百人一组,由一名战俘教导长负责组织餐前讲话。

  “弟兄们,我们吃的是谁的粮食?”

  “我们吃的是大唐的粮食!”

  “我们领的工钱是哪来的?”

  “大唐的商行给的。”

  “你们愿不愿意在大唐的治下这般吃饱穿暖吗?”

  “愿意,愿意,愿意!”

  “开始用餐,半柱香内结束。”伴随着命令,一帮子壮实汉子们顿时狼吞虎咽起来。

  这片诺大的广场,足够数千人一起用餐,而那些喊话声,此起伏彼,而这些战俘的回应声显得那样的铿锵有力。

  这甚至让李靖觉得,倘若是大唐的军营里边也来上这么一招,怕是效果肯定也会很给力。

  等到他们吃完晚餐,接下来的时间,就是在那战俘营搭建起的大戏台上。

  开始有演员表演起了各种剧目,内容与辽东城内演的大同小异。

  不同的就是,他们这些勇士不是被强征入伍,就是因为食不果腹,不得不为高句丽卖命。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第一世家,大唐第一世家最新章节,大唐第一世家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