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南京 第二十六章 Hi(2/3)

小说:我们生活在南京 作者:天瑞说符 更新时间:2021-12-16 19:53:11
  

  竹篮打水一场空,那么多人力物力浪费了不说,还消耗了最宝贵的时间。

  指挥部里鸦雀无声,一片死寂。

  “有没有卫星信号?”王宁低声问。

  赵博文坐在沙发上,戴着耳机,盯着电脑屏幕,其实有没有卫星信号很好判断,就是听有没有噪音,中继星把图像数据调制成音频传输过来,在人耳听来就是滋滋啦啦的噪音。

  “有没有卫星信号?”王宁又问了一句。

  “有!”白震忽然说,他紧紧地捂着耳机,“有声音!”

  在场众人一惊。

  “那成了?”王宁惊喜。

  “别高兴得太早,有是有……不过很微弱,可能是天线方向没有对准,你看这信号,跟快挂了似的。”赵博文眉头紧锁,指着示波器上跳动的折线,“杨杨!我们约定的下一次语音通联是什么时候?”

  “十分钟!”

  “下一次语音通联的时候,让她略微调整一下天线指向!微调就行!”

  第二次语音通联,白杨指导半夏对八木天线的指向进行了微调,但是谁也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调才是正确的,所以半夏只能凭着直觉左偏一下右偏一下。

  调整完后,信号彻底没了,白杨知道她转错方向了。

  指挥部只好坐着干等十分钟,第三次语音通联时让她换个方向。

  这种行为和敲电视没有区别,电视坏了就猛敲,左边敲不好就敲右边,总有一边能敲好,半夏这次调整奏效了。

  “有了!”

  “有有有有……有图了!”

  “有图了!”

  电脑屏幕上图像正在缓慢地刷出来,这是测试图片,也是侦查星入轨后拍下的第一张照片,如果它能完整地刷出来,就证明哼哈二将可以正常运行,那么东方红行动第一阶段就能宣告成功,赵博文的呼吸明显急促了,他弯着腰双手撑在茶几上,两只拳头握得紧紧的。

  这效果很像是拨号上网时期打开电脑网页,图片一点一点地拉下来。

  呈现在众人眼前的是一张黑白照片,满屏雪花噪点,图像质量相当糟糕,但人们仍然能看出卫星拍到的是什么——小小的方块是屋顶,像棋子一样均匀分布在葱茏的植被里,居民楼的布局他们都眼熟,这就是梅花山庄,半片梅花山庄小区,白杨坐在房间里,久久地凝视着屏幕上的图像,说不出话来。

  所有人都知道她生活在二十年后,可这是他们第一次真正目视那个已经毁灭的世界。

  “我的天呐。”

  不知是谁在低低地惊叹。

  “你们看。”王宁忽然一个激灵,“你们看那里!”

  赵博文视线循着王宁所指方向移过去,呆了一下,玳瑁框眼镜后的两只眼睛瞪得大大的,老赵的眉头皱了很久,现在紧皱的眉头忽然舒展了。

  他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表情,但唯有微笑不可抑制。

  指挥部里的人们都呆住了,王宁也在笑,可笑着笑着眼圈就红了。

  “她在跟我们说话。”白震喃喃。

  此时此刻,在各个机构、各个部门和各级指挥部里,所有正在看这张照片的人都注意到了那一点——

  那是一个小小的问候。

  一个小小的“Hi”。

  在照片不起眼的一个角落里,在梅花山庄的一片草坪上,这个单词被人用石头、砖块和混凝土拼起来,合成孔径雷达聚束成像模式的分辨率最高可以到一米,在分辨率一米的照片上那个词只有不到一厘米长,它的实际占地面积应该有几十平方米,所有人都知道这是谁留下的,可那女孩从未对任何人提起过。

  不知什么时候,她悄悄地用砖头石块在地面上拼出一个巨大的单词。

  从未有过如此一刻,能让赵博文、白震、王宁以及所有人感到那个女孩还活着,她是活生生的,她会蹦会跳会跑来跑去,她活在电台的信号里,也活在卫星的镜头下,你仿佛能听到她的声音。

  她在卫星的遥测图像中,无声地对二十年前的世界奋力高喊:

  Hi——!

  ·

  ·

  ·

  第一次卫星数据传输测试宣告成功。

  哼哈二将以无敌的狗屎运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入轨,这简直是人类航天史上继尤里·加加林第一次进入太空和尼尔·阿姆斯特朗第一次登月之后的第三座里程碑——人类毁灭之后的第一次成功入轨,东方红行动领导小组的同志们兴奋地勾肩搭背下楼庆祝喝酒,都说工作期间不准喝酒,但这次破例了。

  第一次测试持续了半个小时,中继星给地面电台传输了大概60M的数据,侦查星的合成孔径雷达扫描得到的原始图像数据是极其庞大的,全部传过来做不到也不现实,所以在中继星这一关就要经过筛选压缩和调制,可压缩会导致大量信息丢失——数据质量与传输效率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没办法,卫星的信号传输速度就只有这么快,有损压缩只能捏着鼻子认了,最后的图像解码复原靠计算机组的算法。

  计算机组表示他们有能力将模糊图像进行高清晰度复原,他们在训练算法时把市面上所有的骑兵片都变成了步兵片。

  半夏将摄像头架起来,调整一下镜头方向,对准书桌和窗户。

  卫星通信测试取得成功,撤掉卫星通讯设备,接下来要紧锣密鼓地进行第二项测试,艰苦奋斗了这么久,辛辛苦苦折腾出来的PSK信号调制数据传输链路终于要派上用场了。

  她终于要看到对面的人了。

  双方通过业余无线电台通联了三四个月,今天晚上要进行第一次视频传输。

  “BG,BG,是你先还是我先?”

  “你先!”

  “好,那就我先!”

  当然Icom725是台该死的半双工电台,像微信视频通话那样实时聊天是做不到的,数据只能单向传输,要么半夏看白杨表演,要么白杨看半夏表演。

  于是双方约定,每次视频传输就五分钟,半夏五分钟,白杨五分钟,半夏再五分钟,白杨再五分钟,图像数据传输链路不能传输声音,只能传输图像,双方就用笔在纸板上写字交流。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们生活在南京,我们生活在南京最新章节,我们生活在南京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