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 948【萧乾】(1/2)

小说:民国之文豪崛起 作者:王梓钧 更新时间:2022-06-01 13:29:02
  x,最快更新民国之文豪崛起最新章节!

  巴金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佩服这几个人的才华,一是曹禺,一是沈从文,一是萧乾。我自愧不如他们,才能要差好几倍。”

  就名气来看,此时的萧乾还远远不如曹禺和沈从文,而且他如今还没有成为二战欧洲战场唯一的中国记者。

  出发当日,萧乾在大使馆门口把周赫煊堵住:“周先生,我是萧乾!”

  “是秉乾啊,你什么时候来英国的?”周赫煊笑问。他当然认识萧乾,因为去年萧乾还在做《大公报》副刊的主编,周赫煊视察报社的时候遇到过几回。

  “我去年底到英国的。”萧乾有些尴尬的回答。

  萧乾的尴尬不仅在于国难当头之际离开祖国,更因为他离开的原因——婚外情。他喜欢上了一个女钢琴家,无法在妻子和情人中间做选择,干脆两个都不选而一走了之(妻子离婚后投奔了延安)。

  可见萧乾在感情问题上非常优柔寡断,这也就导致他连续好几段婚姻失败。他过几年要跟一个英国混血女郎结婚,但那女人刚生完孩子就跟接生医生出轨。这不算完,萧乾的第三任妻子是个心机婊,看重他名气才嫁给他,婚后发现名气不管用就跑路了。

  周赫煊问:“你在英国做什么工作?”

  萧乾道:“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做助教。”

  “有没有想过做《大公报》海外特聘记者,专门报道欧洲战事。”周赫煊发出邀请。

  萧乾笑道:“当然愿意。对了,我这次来找周先生,是想请你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一堂课。我刚刚在东方学院开办了一个短期培训班,为支援中国抗战的英国青年补习中文,向他们介绍有关中国的地理和历史知识。”

  “那是好事啊,那些英国青年愿意帮中国打仗吗?”周赫煊问。

  萧乾说:“他们都是英国公谊会的成员,他们同情中国的遭遇,大部分愿意帮中国抗战做宣传和募捐,少部分有直接奔赴中国战场的打算。最近周先生的街头演讲,让他们大受感动,所以想亲自聆听你讲课,讲一些关于中国的知识。”

  英国公谊会属于教派组织,刚刚建立时保守而激进,到处抨击英国国教会和清教徒教会。随着几百年的发展,公谊会变得越来越包容,甚至允许任何教派的信众加入该会。

  这个教派认为每个人都生而有“灵”,那是上帝播下的灵光种子,人可以借助“种子”认识真理,并由此获得智慧和幸福。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人性本善,跟传统基督教的“原罪论”恰好背道而驰。他们还认为《圣经》并非上帝对人类的全部启示,只要依靠“灵光种子”就能接近上帝,领悟人生的真谛,这又有点像佛家的顿悟。

  为什么要在本书中提及呢?

  因为这个教派坚守“爱与宽容”的原则,并且强烈反对暴力,从美国南北战争到两次世界大战,都有公谊会的教友直接或间接参战。他们往往站在“正义”的一方,包括中国抗日战场,也有公谊会教友的身影存在。

  等到萧乾在东方学院的培训班课程结束,这些英国公谊会的教友就会奔赴云南。刚开始只有4人,半年时间发展就到40人,并且陆续有中国、美国、加拿大、印度和新西兰人加入,至抗战胜利时已有数百人规模。

  他们并未直接参战,而是负责物资运输、修理汽车、医疗救助、战时服务等等,有些人永远长眠在中国的土地上。

  顺便一提,援助中国的“英国公谊会救护队”有两位创始人,其中一人是吉百利家族的掌舵者,他甚至把亲儿子都送上了中国战场——就是那个生产巧克力和口香糖的吉百利。大家也不用刻意去买他们的产品,因为进入21世纪以后,吉百利家族已经失去了对公司的掌控。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民国之文豪崛起,民国之文豪崛起最新章节,民国之文豪崛起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