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 719【瞎子】(1/2)

小说:民国之文豪崛起 作者:王梓钧 更新时间:2022-06-01 13:29:02
  x,最快更新民国之文豪崛起最新章节!

  章太炎的遗体,覆盖着一面五色旗,静静躺在灵堂之中。

  周赫煊带着家人焚香鞠躬,走到汤国梨的跟前说:“汤先生,请节哀。”

  汤国梨面露戚容,回礼道:“让明诚费心了。”

  “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汤先生尽管吩咐。”周赫煊说。

  汤国梨道:“亡夫只有两桩遗愿未了。一是安葬在杭州西湖南屏山,愿与张苍水为伴;二是驱除倭寇,再造我泱泱华夏。明诚若是想帮忙,那就好好抗日吧。”

  周赫煊正色道:“谨遵先生教诲。”

  张苍水就是张煌言,明末抗清英雄。章太炎留下遗言,说要安葬在张苍水墓旁,已经表达了自己的意志。

  灵堂侧方有笔墨纸砚,周赫煊走过去拿起毛笔,挥毫写下挽联:高名仰北海,传经难忘郑公乡;遗志托南屏,谋国岂逊张阁学。

  周赫煊写历史学术文章很在行,但诗词造诣欠佳,干脆直接照搬了这幅几十年后的挽联。

  “高名仰北海,传经难忘郑公乡。”这两句是把章太炎比作名士郑玄,称赞章太炎在民国的学术影响力。

  “遗志托南屏,谋国岂逊张阁学。”这两句是把章太炎比作抗清英雄张苍水,称赞章太炎的一腔爱国热血。

  汤国梨看到挽联,欣慰地说:“明诚有心了。”

  钱玄同拉着周赫煊到花园里,低声道:“明诚,我们想要为老师申请国葬,还请明诚帮忙。”

  “怎么帮?”周赫煊问。

  “在申请书上签字即可。”钱玄同拿出一张纸。

  周赫煊看了看,只见上边已有冯玉祥、张继、居正等人的签名,他摇头道:“申请国葬容易,想要安葬就难啰。”

  历史上,章太炎是中华民国第六个被“国葬”的名人,南京政府也装模作样的下达了“国葬令”。但那三万元国葬经费,直到日寇打到苏州都不见影子,章太炎的遗体就这么躺了一年多,最后只能草草安葬在自家花园中。

  还是一个日本军佐,给章太炎用木头立了墓碑,并制止日军挖坟盗宝的行为。

  直到新中国成立,在周公的亲自过问下,终于依照章太炎的遗愿,将他的灵柩迁到西湖边上跟张苍水作伴。

  南京国民政府在这一点上做得很过分,“国葬”之人连块墓碑都没有,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原因:一是章太炎生前大骂常凯申,委员长是很不高兴的;二是章太炎死后,遗体上覆盖的不是青天白日旗,而是五色旗。

  周赫煊叹了叹气,在国葬申请书上写了自己的名字,说道:“还是早日下葬吧,不要等什么国葬了。”

  钱玄同摇头道:“老师生平之贡献,应当国葬!”

  周赫煊没有再说,带着妻儿默默离开。

  回到旅店,周赫煊就开始写文章,一篇是骂宋哲元的,另一篇是骂胡适的。

  旅店是那种传统的客栈,楼上为客房,楼下为饭店。

  傍晚,一家人坐了两桌。

  周赫煊看着满桌饭菜毫无胃口,感觉心里憋得慌,既因为眼下的局势,也因为章太炎的遭遇。

  突然间,凄凉哀怨的二胡声传来,吚吚呜呜,催人泪下。

  周赫煊听到这熟悉的曲调,惊讶抬头,朝店中四顾。

  只见门口不远处,坐着一对中年夫妇。妇人衣衫褴褛,手中握着一根小竹竿;男人是个瞎子,身着长衫,背着一把琵琶,坐在板凳上拉奏二胡。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民国之文豪崛起,民国之文豪崛起最新章节,民国之文豪崛起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