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最快更新我真没想当救世主啊最新章节!

  2020年5月26日,上午十点,汉州。

  陈锋睁开了眼睛,身上依然刺痛连连,仿佛散了架。

  他又等了大约十几分钟,剧烈痛楚慢慢消失。

  他试着动动手指,没问题,能动。

  他开始能感知外部环境,随后简单的看了看房间里的状况。

  熟悉的公寓房间,熟悉的窗帘,熟悉的床单与熟悉的味道。

  熟悉的挂钟上秒针依然咔哒咔哒的跳。

  窗外的阳光比平时他刚睡醒时更明亮些。

  陈锋觉得这可能是自己心情好产生的错觉吧,看什么都更明媚。

  陈锋长舒口气。

  自爆成功。

  没有玩脱。

  稳!

  他笑了笑,嘴角划起抹弧度。

  就很得意。

  人类脆弱的身体在这种状况下反倒成了奇妙的优势。

  只要不是被瞬间冻结到近乎绝对静止的状态,人类想死可比想活要容易得多。

  感觉身体恢复得差不多,陈锋缓缓坐直起来,揉揉太阳穴,再去卫生间里照镜子。

  死在殖装魔战的基因崩溃和自爆冲击双重作用下,他也不能完全确定自己的身体现在是个什么状况,所以还是看看心里才踏实。

  镜子里的人容貌没什么变化,头发也还在,眼睛里也没自带美瞳效果。

  身材依然血赞,自己都心动。

  陈锋点头,挺好,殖装魔战状态完全没影响到自己的外形,不至于走出门去被人当怪物。

  又回到窗户旁,陈锋仰头看着天空。

  他不确定那里是不是原初黑洞的方位,就假定那里是,然后放任自己的思绪去愤怒与想象。

  他又有点遗憾,本来还想试试殖装魔战形态能不能被卡BUG定在身上,然后直接肉身进宇宙,飞出去追上理论上还没有抵达电子黑洞的旅行者二号,那该多好。

  只可惜看起来并没有。

  当然,陈锋觉得吧,就算可以卡BUG得到稳定的殖装魔战状态,其实这也没什么意义。

  因为他不会真飞出去。

  陈锋摸出手机,简单的看了下爱德华·威滕发表于2020年4月29日的文章,科学界将其暂命名为威滕黑洞。

  陈锋认为,这片文章的分析大差不离,威滕推测的原初黑洞就是繁星检测出来的同一个黑洞。

  但威滕的绝大部分数据均来自比较直觉的计算和推测,未必精准。

  威滕也只是猜测那里有一个黑洞,表示如果人类将来有机会,可以发射一艘能达到十分之一光速的飞船先过去看看情况。

  但这位当代几乎登顶的物理学家与数学家,并不能准确给那疑似原初黑洞定性。

  他对其具体的方位、性质、大小和寿命等等均不确定。

  原初黑洞不同于人类已检测到的其他黑洞。

  如果人类能监测到其释放的高能X射线,那早就将其准确的定位定性了。

  现在没有,威滕只能根据看起来十分玄学,且不够准确的太空引力波变化、背景辐射变化等数据,用一种不自信的语气,推论那里有黑洞,然后建议后人将来有机会的话,可以去实地考察着“看一看”。

  所以,电子黑洞在吸收旅行者之前,应该是以一种相对静默的状态潜伏在那里。

  既没东西给它吸,它自己也不怎么释放X射线。

  直到2025年,旅行者被吸入黑洞瞬间,以及黑洞消失时释放的强烈辐射变化,才真正短暂的暴露出其存在的痕迹。

  根据天文学的“未来史料”,2025年时人类曾捕捉到过一次,但并没能找到解释,只将其当成了普通的偶然天文现象。

  这里有一个时间差,按照旅行者的速度和繁星检测出的黑洞位置,旅行者二号本来不能在2025年抵达黑洞。

  把时间继续往前推,在2010年4月22日,当旅行者二号刚刚飞到太阳系边缘时,曾向人类发送了一些奇怪的,令人难以理解的信号,并在13个小时后抵达地球,被NASA接收。

  当时科学界有两种解释。

  第一,NASA的科学家及工程师认为飞船上的存储系统出了小故障,工作人员正在积极“用意念隔空修补”。

  第二,德国UFO专家豪斯多夫则认为,旅行者二号很可能已被外星人劫持,程序被重新编写,所以人类无法破译这段数据。

  当时这看似无关紧要的小插曲在学术界还曾引起小小的争论。

  大部分人都认可NASA方面的说法,觉得豪斯多夫只不过是个蹭热度蹭名气的民科选手,通过危言耸听捞点知名度而已。

  可能豪斯多夫自己也这样想。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真没想当救世主啊,我真没想当救世主啊最新章节,我真没想当救世主啊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